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状况,为现场检查监管提供依据和指导,使现场检查监管更有针对性。 (二)非现场检查监管的分类
合规性检查监管:通过对银行财务报表和资料的分析,检查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监管当局制定的审慎政策规定。 风险性检查监管:是通过对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趋势分析或者计量模型分析,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预测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三)非现场检查监管资料的来源
非现场检查监管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的各种报表和报告,一般有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等。 二、现场检查监管
(一)现场检查监管的内涵及意义
现场检查监管是由金融监管当局指员进入金融机构,通过查阅各类财务报表、文件档案、原始凭证和规章制度等资料,核实、检查和评价金融机构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性。通过现场检查,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对合法经营和风险状况作出客观和全面的判断。 (二)现场检查监管的分类
全面现场检查监管:涵盖各项主要业务及风险状况,对总体经营和风险状况作出判断。
5
专项现场检查监管:则是对一项或几项业务进行重点检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现场检查监管的内容
内部控制检查:包括行政控制、会计控制、内部检查等。 资产状况检查:包括对贷款业务的检查,主要针对贷款政策、贷款程度、操作合规性、承受风险状况、对有问题贷款的处理是否及时、合理等。
存款业务检查:主要针对存款结构、变化趋势及运转状况,分析存款业务程序是否适当,对现有法规执行情况等。
6.简述金融监管理念的发展。 四、社会舆论的监管
社会舆论监督体系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和查处程序形成社会监督威慑力,督促各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通过宣传等媒介向金融监管当局传递金融机构经营中出现问题的信息,对于及时发行问题和惩罚金融违规现象,具有不开替代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柠檬问题:33页
1、简述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6
2、简述集团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35页 3、简述俘获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38页 4、简述金融监管理论的变迁规律。 5、试论金融监管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
1.简述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 2.比较三种监管体制的异同。
3.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新趋势和新变化。 4.美国“伞式”功能监管的特点。
5.论述我国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的合理性及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
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的制度基础,是金融监管职责、权力分配的方式及组织制度,是“监管集权和分权的制度安排”。金融监管是否充分有效与金融监管体制密切关系。 (一)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监管阶段 (二)金融业推行分业监管的阶段 (三)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阶段 (四)统一金融监管广泛发展阶段
三、金融监管体制演变的一般规律 55页
(一)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进程
(二)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反映出动态博弈的过程
(三)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围绕安全与效率的行程
(一)单线多头监管体制
单线多头是指全国金融监管的立法、执法等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监管部门,分别负责国内不同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的金融监管体制 (二)双线多头监管体制
双线多头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金融都享有监管权力,在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有多个金融监督管理机构。通常这些机构是分别划分在中央或地方政府机构之下,两金融监管机构互不干涉。
7
一、集权型金融监管体制概念
集权型金融监管体制,是指单一(统一)型金融监督管理设置模式,由一家金融管理机构对国内所有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这种模式分为两种情况:由中央银行行使监管职能;由专门监管机构行使监管职能。一般情况下,由中央银行担当集中监管的比较多见。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集权型金融监管体制,特别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集权型金融监管模式。 二、集权型金融监管体制形成原因
英国是典型的集权型金融监管体制。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崇尚自由竞争按习惯办事,成文法较少,与国土、人口相对有限和教育程度较高有一定关系。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是在独立后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设计和发展起来的,很自然地建立了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中央集权制和计划经济的产物。 一、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概念 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是指设立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对国内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监管的模式。如银行监管部门主要对各类银行进行监管,保险监管部门对各类保险机构进行监管等。由于各国国情有别,根据中央与地方权利划分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线多头式监管体制,另一种是双线多头式监管体制。 二、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的评价 在单线多头监管体制中,制约金融发展的因素比双线多头监管体制少了许多。最大优点在于: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集中监管和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同时,在采用这种监管体制的国家,人们习惯权力机构之间的制约,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协作也卓有成效。德国信贷机构联邦监督局与联邦银行之间,日本银行与大藏省银行管理局之间配合默契。在法国,也没有出现特殊的困难。但是,这种监管体制高效率运行的关键,还在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沟通。在一个不善合作与
立法不健全的国家中就难以有效运行。另外,这种监管体制也面临着同双线多头监管体制类似的问题:如机构重迭、监管冲突和对新现象监管的缺位等。 在双线多头金融监管体制适应于地域辽阔、金融机构众多且存在较大差异的国家,或者联邦制国家。这种监管体制具有的优势:防止金融权力过度集中,金融机构可以选择金融监管机构;有利于金融监管的专门化,提高金融服务的能力。存在的缺陷:监督管理机构设置重复、交叉重迭,易造成管理分散、重复检查和监管,增大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难度,影响金融机构正常业务活动;金融法规不统一,使金融机构逃避监管,形成监管“真空区”,加剧金融领域的矛盾与混乱;降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效率,不利于为金融机构提供平等、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在美国,对双线多头监管体制一直在讨论,要求实施改革的呼声很高,但维护体制的势力也不小。
一、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概述
(一)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的特征
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又称跨国型金融监管体制,是指在经济合作区域内,对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实施统一监督的一种金融监管体制。在经济合作区域内,由统一机构负责区域内所有成员国金融监管的职责,合作性是这种监管体制的最大特点。 (二)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适用的国家
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与区域性货币联盟紧密联系,是区域金融合作和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结果,适用于区域集中特征明显的国家或地区,它的建立与区域型经济组织的建立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的形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