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地理社区:是最古老的社区概念,在人们的流动性和技术手段不能超越地理空间限制之前,社区是地理性社区。这样的社区可以是一个村落、一个集镇、一个城市、一个行政区等。 3、身份利益社区:不一定是以地理为基础的,甚至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的社区,即有的学者所称的功能社区、协会型社区、联盟性社区或是精神性社区等。主要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而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 4、个人网络社区:是指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5、社区问题:根据一定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后,认为已对社会或社区中许多成员造成不良影响,需要社会成员集体努力来对其进行应对解决的某类社会现象。
二、简答题:
1、 社区的定义: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
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的基本要素:四个基本要素包括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和共同的依附归属感,或者说心理上的认同。
2、 地理社区是最古老的社区概念,在人们的流动性和技术手段不能超越地理空间限制之
前,社区是地理性社区。身份和利益社区就不一定是以地理为基础的,甚至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的社区,主要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而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个人网络社区是指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3、 传统社会的人格系统的行动取向、社会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文化系统的价值模式分别对应
的情感是投入性的、权利义务是扩散的、利益目标是集体性的、价值标准是先赋性的和特殊性的。而相应的现代社会则在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方面转变为情感的中立性、权利义务的专一性、利益目标的个人性、价值标准的自致性和普遍性。
4、 就一般社会学意义而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生活形成冲击和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5、 社区问题的类型:第一,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第二,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第三,
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第四,社区环境问题。第五,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丢失问题。第六,社会解组问题。
6、 关于社区问题的归因有几种理论模式:第一,社会病态论。第二,社会解组论。第三,
加之冲突论。第四,行为偏差论。第五,标签理论。第六,社会构建论。第七,社会冲突论。
三、论述题:
1、 当代农村社区的功能特点: 第一, 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 第二, 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 第三, 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
第四, 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 第五, 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 第六, 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当代城市社区的功能特点: 第一, 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 第二, 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化 第三, 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 第四, 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强化 第五, 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 第六, 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
2、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 现代化的起步比较晚,一般都落后于西欧国家
第二, 现代化的最初动因和最初的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而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与输入 第三, 现代化过程是一种人为的自觉努力,主要靠民族精英推动政府积极推进现代化 第四, 现代化的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
第五, 现代化的任务紧迫,要求“一揽子”解决,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
点
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
第一, 因为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
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第二, 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智利方式,但是又无法迅
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第三, 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
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
第四, 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
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3、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面临的独特的挑战和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单位制进行改革,同时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正是中国城市社区面临的独特的挑战和转变。
第一,城市社区的基层民主自治管理和政府行政体系的关系如何处理
第二,城市社区的居民增权和居民参与、发展社区服务,和城市单位体制改革下社会福利政策的重建是一种什么关系 第三,城市社区的居民自治和社区发展,和城市国有企业职工社区再就业以及退休职工的服务管理是一种什么关系
4、 社区化的社区问题解决机制: 第一, 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组织
第二, 社区内在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 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
第二章
三、名词解释
1、社区治理:可以理解为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上的运用,或者说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公共
事务进行治理。
2、社区发展:是社区成员在社会关系和心理认同上的一种转变过程;是达到一定目标的一
种方法和手段;是重点围绕卫生、福利、产业或文化等实务而实施的活动计划;是遵循进步原则、具有价值取向、形成改革事业的一种运动。
3、社区组织:名词意义上的社区组织是指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表现形式。动词意义上的社
区组织,含有动员、发动、策划的意思,往往与社会工作中社区工作的意思相近。确切的含义,又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工作方法说;一种是工作过程说。
4、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
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5、社区服务: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在中国内地流行并得到广泛社会认同的一个概念,它被看
做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建设范畴内的一项事业或实际工作。
6、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
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四、简答题
1、治理与统治的区别点:
第一, 治理与统治的的主体不尽相同。统治的权威中心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治理的权威中
心包括政府机关但又不限于政府机关。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强调多元性和多样性,既可以使公共机构,也可以使私人机构,还可以使公私合办的机构。统治是由政府单独行使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限,而智利是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正值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
第二, 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依循自上而下的方向,它运
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单一向度的管理。而智利则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谈判协商、对话合作、沟通交流、互相认同和确立目标等方式对公共事务实施管理。
第三, 管理的范围不同。政府统治所涉及的范围就是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治理所涉及
的范围要宽泛得多,智利的范围既可以是特定领土界限内的民族国家,也可以是超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国际领域。
第四, 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统治的权威胡耀源自政府的法规命令,治理的权威则主要
源自公民的认同和共识。前者以强制为主,在极端情形下还可能使用暴力手段;后者以自愿为主,靠的是体现着共同目标的主动精神。
2、英国学者罗伯特 罗茨在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后,提出有关治理概念的六种不同用法:
第一,作为最小国家的治理。 第二,作为公司治理的治理。 第三,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 第四,作为“善治”的治理。
第五, 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 第六, 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
3、英国学者格里 斯托克指出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对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已经提出了五种主要的论点:
第一,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个行为者。 第二,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支点。
第三,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第四,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自治的网络。
第五,治理理论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4、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性:
第一,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第二,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
第三,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第四,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五、论述题
1、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中国学者俞可平在综合了各家对善治问题的观点后,提出善治的十个基本要素: 第一, 合法性。 第二, 法制。 第三, 透明性。 第四, 责任性。 第五, 回应。 第六, 有效。 第七, 参与。 第八, 稳定。 第九, 廉洁。 第十, 公正。
2、新管理主义则将改革从政府内部引向外部,重点在于将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角色和生产者角色分开,打破公私界限,把过去由政府机构直接提供生产的社会服务,以各种方式鼓励非政府机构、半政府机构共同承担。 新管理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政府改革:
第一, 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襄分权、放权的管理体制转变。 第二, 政府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 第三, 公共事务从“官营”、“公营”变成“民营”、“私营”。 第四, 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部门。
第五, 由重视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