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论作业[1]

20、利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说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等成本线表示既定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已知成本C,投入价格PL,Pk,则等成本线的函数表达式为Pk·K+PL·L=C,等成本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PL/Pk。

?等产量线不是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就可得出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如下图: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E点所代表了劳动与资本的数量表示企业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此时,mPL/PL=mPL/Pk或mPL/mPk=PL/Pk 此时,厂商每单位成本购买任意一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厂商才能用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的产量,在E点表示: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最大,或者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最低。

21、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的绝对量减少。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技术不变;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有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

22、试用图说明在一种投入(劳动)可变情况下,随投入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情况。

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分别递减,从图上看TP、AP、MP都经历一个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

?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固定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

?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等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B点为止。

?劳动量增加到B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23、说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并指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等产量线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可以 用图表示如下:

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特征:(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在图中,Q1、Q2、Q3是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在Q1上的ad以外,Q2上的be以外,Q3上的cf以外,斜率为正数,劳动与资本不存在替代,只有在ad、be、cf之内才存在替代,此时,斜率为负,脊线就是把abc和def与有关连接起来。

(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同样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高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合理投入区在图中abcdef所包围的部分。

24、利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说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等成本线表示既定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已知成本C,投入价格PL,Pk,则等成本线的函数表达式Pk·K+PL·L=C,等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PL/Pk。

(2)等产量线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

(3)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就可得出厂商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如下图: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E点所代表了劳动与资本的数量,表示企业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此时,mPL/PL=mPL/Pk 或者mPL/mPK=PL/PK。

此时,厂商每单位成本购买任意一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厂商才能用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的产量,在E点表示: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量最大,或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最低。

25、某企业男工和女工各占一半。假定男工与女工之间可以互相替代。已知,男工每增加1人可增加10件产品;女工每增加1人可增加8件产品;男工工资为每人4元,女工工资为每人2元。问该企业男工与女工的组合比例是否最优?如果不是最优,应向什么方向变动为好?

(1)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mPL/PL=mPK/Pk

(2)在该企业中,男工人的mPL/PL为2.5;女工人的mPK/Pk为4;两者不相等,所以,男女工人的比例不是最优。 (3)应增加女工人的比例。

26、怎样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的绝对量减少。 理解该规律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该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该规律只有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c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

27、简述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1)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 (2)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

(3)随着规模的扩大 ,厂商可以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副产品。

(4)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有更多的优势。 (5)举例说明。

28、简述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设Π为利润,则Π=TR-TC,为使Π最大,需Π=0。 Π`=(TR-TC)`= TR`- TC`

TR`?dTCdTR 即边际收益, TC` = 即为边际成本。

dQdQ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须把产量定在MC=MR的基础上,MR=MC称为厂商最大利润原则。如果厂

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就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量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此时,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如果厂商MR

29、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市场上有许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且每一主体规模又很小。所以,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如价格和产量的变动)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每个经济主体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一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 (3)各种资源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完全自由地流动。

(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厂商与居民都可以获得完备的市场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30、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1)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即MC=P。MC度量了社会多生产一单位产量耗费的资源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它反映了增加一单位产品给消费者增加的福利。MC=P说明最后一单位产量所耗费的资源价值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消费者支付的市场价格最低。所以说,竞争的好处归消费者。

(2)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是一条水平线,而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即获得最大利润时,企业的MR=AR=P=AC=MC,此时,企业使用现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平均成本为最低。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是有效率的。如果全社会所有企业都能在ACde最低点组织生产,则社会稀缺资源的消耗最小。 (3)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不存在超额利润,因而市场上不存在短缺的现象,也不存在亏损,因而不存在过剩积压的现象。此时,供给与需求相等,也就不存在资源的浪费。 (4)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来实现的,当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市场便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使得企业能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

31、垄断市场的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

(1)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而消费者却是众多的; (2)企业提供的产品不存在任何替代品;

(3)行业中存在进入障碍,其他企业难以进入;

(4)企业自己制定价格,并可以采用差别定价的方式。 原因:

(1)物质技术条件是行业中企业数量有限甚至只有一个企业的主要原因;

(2)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是行业中形成进入障碍从而导致垄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3)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拥有的希缺资源数量等自然因素也是形成垄断的原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