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基础教程》习题解答
第1章习题解答
一、填空
1.数据是指所有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被计算机加工、处理的 符号 的集合。 2.可以把计算机处理的数据,笼统地分成 数值 型和 非数值 型两大类。 3.数据的逻辑结构就是指数据间的 邻接关系 。
4.数据是由一个个 数据元素 集合而成的。
5.数据项是数据元素中 不可再分割 的最小标识单位,通常不具备完整、确定的实际意义,只是反映数据元素某一方面的属性。
6.数据是以 数据元素 为单位存放在内存的,分配给它的内存区域称为 存储结点 。 7.每个数据元素都具有 完整 、 确定 的实际意义,是数据加工处理的对象。
8.如果两个数据结点之间有着逻辑上的某种关系,那么就称这两个结点是 邻接 的。 9.在一个存储结点里,除了要有数据本身的内容外,还要有体现 数据间邻接关系 的内容。 10.从整体上看,数据在存储器内有两种存放的方式:一是集中存放 在一个连续的 内存存储区中;一是利用存储器中的零星区域, 分散地存放在 内存的各个地方。
11.在有些书里,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为数据的“ 物理结构 ”。 12.“基本操作”是指算法中那种所需时间与操作数的具体取值 无关 的操作。
二、选择
1.在常见的数据处理中, B 是最基本的处理。 A.删除 B.查找 C.读取 D.插入 2.下面给出的名称中, A 不是数据元素的同义词。 A.字段 B.结点 C.顶点 D.记录 3. D 是图状关系的特例。 A.只有线性关系 B.只有树型关系
C.线性关系和树型关系都不 D.线性关系和树型关系都
4.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个数据的存储结点里 D指向邻接存储结点的指针,用以反映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A.只能有1个 B.只能有2个 C.只能有3个 D.可以有多个
5.本书将采用 C 来描述算法。 A.自然语言 B.流程图(即框图) C.类C语言 D.C语言 6.有下面的算法段: for (i=0; i
- 1 -
习题解答
三、问答 1.中国百家姓中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姓氏数据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邻接关系,为什么?
答:是一种线性关系,因为这些姓氏之间符合关系的“有头有尾,顺序排列”的特点。 2.什么是数据结点?什么是存储结点?它们间有什么关系?
答:数据结点即是数据集合中的一个数据元素,存储结点是存放数据结点的内存单位。在存储结点里,不仅要存放数据结点的内容,还要(显式或隐式地)存放数据结点间的逻辑关系。 3.为什么说链式存储既提高了存储的利用率,又降低了存储的利用率?
答:由于链式存储是通过指针来体现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因此,存储结点可以不占用存储器的连续存储区。从这个意义上说,链式存储能够充分利用存储器中小的存储区,因此提高了存储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链式存储中的存储结点不仅要存放数据元素,还要占用适当的存储区来存放指针,这是一种额外的存储开销。从这个意义上说,链式存储降低了存储器的利用率。 4.列举几个数据之间具有树型结构的实际例子。
答:学校各级管理之间,是一种分支层次结构;一本书的书目,是一种分支层次结构。 5.判断如下除法过程是否是一个算法,为什么: (1)开始; (2)给变量m赋初值5,给变量n赋初值0; (3)m=m/n; (4)输出m; (5)结束。
答:因为0不能为除数,本题第(3)步不具有有效性,所以它不是一个算法。但如果n的初值不为0,则是一个正确的算法。
四、应用 1.用类C语言中的do-while语句,描述输出整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