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最大程序减少了换膜成本,这是卷式、中空纤维等其它形式膜组件所无法达到的,比如当卷式膜出现补丁、局部泄漏等质量问题或需更换新膜时只能整个膜组件更换。
DT膜系统作为一种膜分离工艺相对传统的生化工艺具有如下优势: ? 出水水质好
反渗透膜对各项污染物都具有极高的去除率,出水水质好,对于出水水质要求不高的情况,可以使用纳滤膜;
? 出水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小
由于影响膜系统截留率的因素较少,所以系统出水水质很稳定,不受可生化性、炭氮比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处理不宜采用生化处理的老垃圾场渗滤液有着很大的优势;
? 运行灵活
DT膜系统作为一套物理分离设备,操作十分灵活,可以连续运行,也可间歇运行,还可以调整系统的串并联方式,来适应水质水量的要求;
? 建设周期短,调试、启动迅速
DT膜系统的建设主要为机械加工,附以配套的厂房、水池建设,规模很小,建设速度快。设备运抵现场后只需两周左右的时间安装调试工作就可完成;
? 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运行简便
DT膜系统为全自动式,整个系统设有完善的监测、控制系统,PLC可以根据传感器参数自动调节,适时发出报警信号,对系统形成保护,操作人员只需根据操作手册查找错误代码排除故障,对操作人员的经验没有过高的要求;
? 占地面积小
DT膜系统为集成式安装,附属构筑物及设施也是一些小型构筑物,占地面积很小; ? 可移动性能强
可以安装在集装箱内,也可以安装在厂房里,一个项目结束后可以移至其它项目继续使用。
? 运行费用低
在达到高水平的排放标准的前提下,相对于其它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在同样可以达到一级标准的MBR+单级RO和两级DTRO中,两级DTRO投资及运行费用要远低于MBR+RO。
2.卷式膜工艺
传统的卷式膜更多的应用于给水、市政污水、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等领域,包括
12
卷式反渗透和纳滤。这种膜组件是针对纯水领域设计的,德国从1986年开始尝试应用到渗滤液的处理中,但因为接下来的运行中出现了膜污染问题,从国外的工程实例来看目前已陆续报废,有些已被替换成碟管式反渗透设备。由于卷式膜自身结构上的原因,决定了这种技术难以在渗滤液处理上广泛应用,卷式膜在1999年后很少应用到渗滤液处理上。
在这种膜组件中,膜片间有网状支撑层,隔网厚度通常为28~47um,而流道的有效空间小于0.5mm,容易被污染物堵塞及产生浓差极化。所以对进水水质要求相当苛刻,必须进行复杂的预处理,使SDI小于5、悬浮物小于5mg/l。并且一旦当预处理系统运行不稳定时,卷式膜就会很快堵塞,造成不断的停机清洗,而膜更换时必须成卷废弃,运行费用很高。
由于卷式膜对进水要求极其苛刻,所以卷式膜没有直接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可能性,但由于其填装密度高、价格便宜,有些项目将其与其它工艺相组合,作为其它工艺的后处理,比如作为MBR的后处理,MBR的膜分离采用UF膜,可以截留大部分大分子污染物,为卷式膜的应用创造了一定条件,但MBR的出水COD值通常在1000以上,远高于卷式膜的有机物浓度极限要求,同时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具有极高浓度的TDS,所以卷式膜的有机物污染和结垢是难以避免的。卷式膜自身的结构缺陷使得这种膜分离形式即便在具有极完善的预处理前提下仍然存在易堵塞、浓差极化的现象,膜的寿命和产水率受到严重影响。
卷式RO 由于为传统的给水行业所设计,通常操作压力较低,膜系统的回收率也较低,拿与渗滤液净化接近的海水淡化来说,回收率通常只有40%-50%,即便是在低电导率的情况下,卷式膜的回收率通常也要低于75%,再加上卷式膜频繁的清洗,卷式膜的产水率受到严重影响,这使得渗滤液处理的浓缩液产量成倍增加,增加浓缩
13
液处理的难度。
卷式NF抗污染能力要优于卷式RO,并且不受一价盐渗透压影响,操作压力低,回收率高,但由于其对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等基本没有截留率,对COD的截留率也较低,无法适应排放标准对总氮的要求,只能应用于出水要求不高的情况。
3.MBR工艺
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处理与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MBR用膜分离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泥水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的高效性决定了MBR相对传统生化工艺有如下优势:
? 水力停留时间与泥龄分离
膜技术可以全部截留水中的微生物,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分离,使运行控制更加灵活,使延长污泥龄成为可能,这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脱氮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同时由于系统具有很长的泥龄,故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很小;
? 出水水质高于传统生化工艺
膜技术不但可以截留水中的微生物,还可以截留部分大分子的难溶性污染物,延长污染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增加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率,同时由于泥龄长,脱氮效果好,加上出水基本不含SS,所以MBR的出水水质要好于传统工艺;
? 占地面积小
由于膜系统的高截留率,使得反应器内可以保持高浓度的污泥浓度,通常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5倍,高污泥浓度使得反应器容积较传统工艺小很多,加上高效率的深水供氧形式,生化部分占地面积要远小于传统工艺;
? 耐冲击性能强
高污泥浓度也使得系统的耐冲击负荷有所提高。
当然MBR作为一种生化工艺也同样具有生化工艺的缺点: ?
处理效果依赖于渗滤液的可生化性
由于MBR主要靠生化段去除污染物,故处理效果严重依赖于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对于可生化性差的中晚期渗滤液不适用;
?
影响因素多
影响出水水质的因素较多。季节的变化、垃圾成分的变化、填埋场年限的变化、天气的变化、人为因素都会改变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对系统造成冲击负荷,进而
14
影响的系统的出水水质。同时系统的负荷、温度、pH值、碱度、DO值、泥龄等等参数控制不当,同样会影响出水水质;
? 出水不能满足高标准要求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不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生化法是无法去除的,MBR的出水COD浓度和色度值都仍然较高,这也就决定了MBR处理渗滤液出水并不能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要想满足高标准的出水要求则需要应用去除效率更高的膜技术或其它物理方法。
4.传统的活性污泥及生物膜工艺
这里所说的传统活性污泥及生物膜工艺是指广泛应用于传统的市政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的生化工艺,生物膜法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如SBR、氧化沟、AO及其诸多的衍生工艺。
这些传统工艺均在市政污水及工业污水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垃圾渗滤液有其显著的特点和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给传统生化工艺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应用于处理渗滤液中,在以下几方面表现的不尽如人意:
? 针对可生化性差的渗滤液无能为力
垃圾渗滤液成份复杂,含有大量高分子难以生化降解的污染物,尤其是到填埋场晚期,渗滤液中的易降解有机物已在垃圾堆体中消耗殆尽,生化工艺对其基本没有处理效果。
? 污泥浓度低,占地面积大
传统生化工艺污泥浓度通常控制在2-5g/L,而垃圾渗滤液虽然水量较少,但污染物浓度极高,一个中型渗滤液处理项目所处理的污染物总量与一个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相当,占地面积巨大,这在很多地区是很难做到的。
? 难以应对渗滤液的高浓度、高毒性,抗冲击能力差
渗滤液具有高浓度、高毒性、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均会对生化系统造成很大的冲击,这是在其它污水中比较少见的,传统工艺由于污泥浓度低,面积大,混合效果差,从而易对局部区域的微生物造成毒害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
? 出水水质差
由于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差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冲击性,使得传统生化工艺很难正常运行,出水水质较差,也极不稳定。如想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必须设膜分离作为系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