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台湾学者的工作,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和发展起来相当大的作用。中国大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开始引进公共政策学的,而引进和发展这一学科的根本动机是推动党和国家领导部门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改革开放后,决策科学、管理决策学和行政决策学著作的出版和传播,为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环境。较为完整地吸纳和介绍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公共政策学知识体系的教科书的编著和出版迟至20世纪90年代。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

现实需要是推动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第一是党政领带机关决策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专门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设立;第二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教师撰写教材和学术论著。 关于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内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越来越多,对党政领导部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不断地发展,体制外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越来越多地成立起来;关于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

※公共政策学的中国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是这门从国外引进的新学科的发展方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

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的概念、范畴、理论

与模型。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

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这一根本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一项好的政策的制定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政策结果,单凭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政策分析,并通过分析得以洞察有哪些因素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方向,是怎样影响的,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在政策系统内部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就可以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获得更好的结果。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

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是对群众进行政策教育的一种基础性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虽然推动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根本宗旨和动力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是通过公共政策学的学习和研究,人们才能更加自觉地认识到,公共政策是联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二者的至关重要的桥梁。因此,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都有必要从公共政策学这个视角去思考自身的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内涵: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

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 5 -

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三个核心要素: 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近代公共政策的转型或发展在四个方面的表现: 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 4、以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

(一)从内容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内容特征指的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