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③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
④个体的行为受其自身对情境定义的影响。 (2)常人方法学
常人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 ?日常生活中,人的行动并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的,而是具有权益性。
②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社会行动具有“索引性”,即共事者运用共同完成且不用申明的知识。
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行动、说明(即行动可被观察、被报道)和场境构成了复杂的整体。
考点6: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婴幼儿阶段
(1)婴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身高、体重和大脑发育迅速;动作发展最为迅速,在此期间婴幼儿会学会独立行走和用手操作物体。
②心理发展:记忆以无意识为主,机械记忆比较发达;后期开始出现有意识记忆的萌芽;2周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能力;这一阶段是孩子从直观行动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阶段。
③社会性发展:婴幼儿社会化的基本过程有三个阶段:出生至6
21
个月是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7个月至2周岁是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阶段;2-3周岁是伙伴关系的发展阶段。
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发生有三个不同阶段: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意识出现阶段。
(2)婴幼儿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婴幼儿的遗传机制和心理发育不健全。 ②照顾者没有给予婴幼儿充分的照料。 ③上述因素造成婴幼儿出现偏差行为。 2、学龄前阶段
(1)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脑重量已经接近于成年人的水平,为儿童智能的迅速增长和接受教育奠定了基石;儿童的大肌肉发育逐渐成熟,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以达到某种目的。
②心理发展:学龄前期儿童语言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其思维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语言的发展。随着儿童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脑发育的逐渐完善,儿童的认知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③社会性发展: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互动,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能从人的外表来认识性别,开始了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开始了道德的发展,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社会交往的范围从以家庭为主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
(2)学龄前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22
学龄前期,儿童在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口吃、攻击以及沉迷于电视等问题。
3、学龄期阶段
(1)学龄期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儿童自身生理的发展、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学校教育促进了儿童各方面技能的发展。
②心理发展:语言发展方面,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均得到发展;认知发展方面,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范围逐渐扩大,分配能力逐渐提高,转移能力逐渐增强。
③社会性发展:发展了更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意识,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儿童的社交对象依然是父母、同伴和老师,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有了新的发展。
(2)学龄期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心理障碍:指学龄儿童面对新环境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
②交往障碍:指学龄儿童在与父母、同伴及老师相处时出现了适应困难。
③学习困难:指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能力落后而使成绩低下。
4、青少年阶段
23
(1)青少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增强,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皮下脂肪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水平。另外,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具备了生育的能力。
②心理发展: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出现两极发展特征。
③社会性发展: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期的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等方面呈现出各自特征。
(2)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青少年要度过“危险期”,经不住环境影响会出现行为偏差,如早恋、犯罪等问题。
②学业上的失败会导致多重的负面影响。 5、青年阶段
(1)青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 ②心理发展:青年人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 ③社会性发展:人生观的稳定和成熟主要表现在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的发展与成熟上;社会情感发生了明显的发展,友谊与爱情得到发展;心理适应方面,青年人会作出自我调整,从而保持自身与环境间的和谐关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