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应试解难(中级) - 图文

上篇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考点1:社会工作的目标

类型 服务对象层面 具体目标 解救危难 缓解困难 促进发展 社会层面 解决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公正 具体做法 保护生命,维护基本生存 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活 挖掘个人潜能,解决个人生活困难,增进个人幸福 解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 多方面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 考点2:社会工作的功能 1、功能的概念 概要地说,功能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2、功能的类型

(1)正功能与负功能

从基本性质的角度来看,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当甲对乙产生了积极影响时,我们就可以说甲对乙具有正功能,如果甲对乙产生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就是甲对乙具有负功能。

(2)显功能与潜功能 社会学家默顿指出,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显功能,而那些未被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潜功能。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特征 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改善 (1)“人在环境之中”的分析视角 (2)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3)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对社会的功能 维持社会秩序 特征 (1)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而间接的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 (2)与一般行政管理的不同 (1) 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社会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促进社会和谐 1

考点3:社会工作的发展

中外 发展阶段 特征 思想来源:博爱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产生过程:社会问题繁多、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工作对象以贫困者为主、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社会工作受到政府制定的社会政策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是《济贫法》,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基础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个案工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组工作(20世纪20年代开始被纳入训练课程,20世纪40年代被接受为专业方法)、社区工作(20世纪60年代)、社会行政(20世纪70年代)相继被确定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立对专业服务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确立 专业方法的发展:社会工作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目标模式的变化: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救助穷人和弱者—助人自助 工作对象的拓展:困难群体—有需要的人士,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人类生活的相关方面 理论派别的形成:被动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形成了多样化的理论 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但是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 1979年,社会工作课程恢复 1988年,开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进程 1991年,成立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特点 产生 西方 形成 发展 历史上 1949年以后 20世纪上半叶 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这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恢复与发展 中国 职业化与专业化 考点4:社会工作的要素 1、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它既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促使服务对象改变并逐渐达到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双方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

2

2、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1)服务对象。即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接受帮助的一方。这不仅指个人,也可能是某一家庭或社区。

(2)社会工作者。即提供服务的一方。其依据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他们相互配合和协助,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3)社会工作价值观。即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理念,其核心是利他主义,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

(4)助人活动。即社会工作者依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合作的过程。

(5)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是指社会工作者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

考点5: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概念

(1)含义: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

(2)一般特征

①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 ②从事社会福利服务。

③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3

④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3)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活动方式不同 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社会工作者 职业活动 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 有专业守则,要接受行业组织的考核与监督 “业余”活动 一般不需要以其专业能力为前提 多是对公众和困难群体的一般性服务 一般的行为规范,只要履行了服务责任即可 志愿者 不同点 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一般是面对较难解决的问题 社会约束不同 相同点 助人活动、以利他为目的;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都是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之间的差异并不说明社会工作者更加高级,而是说明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4)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专业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类型 基本角色 具体角色 服务提供者 支持者 倡导者 管理者 间接服务角色 资源筹措者 政策影响者 研究者 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 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 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对资源、信息的协调、安排和管理 向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人员争取资源,并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经验 主要服务内容 提供物质、劳务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3、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 分类 学科知识 知识基础 政策知识 技术知识 文化知识 技术能力 文化能力 能力要求 心理素质 持续学习能力 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知识 政策、法规,包括理解社会政策的指导思想,熟悉某些政策规定 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等 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知识 主要是处理社会事务的技术,包括对各种要素的融合能力、应变能力等 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 包括:遇到问题要沉稳、冷静,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经得住困难和复杂问题的压力,要富有同情心又不感情化 不断用各种知识丰富自己,以适应工作需要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