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

八、因材施教性原则(多次考、论述如何处理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定义:因材施教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各有特点,在智力才能方面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擅长。 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的基础) 2.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的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的劳动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中

第五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述

1.概念: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主要特点——始终包括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双方的活动。

3.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依据(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便使教学过程优化,发挥出它的最佳整体功能)其主要依据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过程规律和教学原则 3.本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学法特点 4.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认知等 5.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 6.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质设备等 7.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 8.预计可能取得的真实效果等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中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长早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九种):讲授法、谈话法、读

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一)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的方法.

要求:1、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二)谈话法(即回答法):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

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三)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2、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加强辅导 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四)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要求:1、提高联系的自觉性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严格要求

(五)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特点: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要求:1、作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

目的、要求与过程 3、讲究演示的方法

(六)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

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要求: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2、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

3、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4、做好实验小结

(七)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

法 要求:1、作好实习作业的准备 2、作好实习作业的动员 3、作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 4、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

(八)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

的方法 要求: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九)研究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

展能力的方法(特点:由学生完成比较复杂的课题或独立作业) 要求:1、正确选定研究课题 2、提供必要的条件 3、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 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可能始终只有一种方法,而是根据一定的教 学指导思想与习惯的经验模式,将若干种方法组合起来运用,即运用教学方法组合。 三、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综合

1、 传授-接受教学: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优缺点,见课本P257)

2、 问题-发现教学(系统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

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优缺点,见课本P259)

3、 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分为直线式程序和

分支式程序—美国 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关键在程序教材,程序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 优点:1、目的要求明确 2、便于学生个人学习,能适应个别差异,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 3、能迅速呈现反馈信息,使学生明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强化了学习动力 缺点:1、严格规定了学生前进的步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2、削弱了教师主导的作用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 所以,程序教学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

第九章 教学(下)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

1、 定义: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 历史上出现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一) 个别教学制 优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进度适

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缺点:所教学生数量有限

(二) 班级上课制 定义: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 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三) 道尔顿制——自学独立作业 优点:重视学生自学独立作业,有利于调动学

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缺点:1、大多学生尚未具备独立学习和作业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系统讲解,会使学生浪费时间而无收获,学不到系统的知识 2、要求有较好的因材施教与条件

(四) 分组教学制(包括: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定义: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

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优点: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缺点: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矛盾 3、分组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慢班、普通班学生的积极性普遍降低。

(五) 特朗普制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什么) (1)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什么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回答(原因):1.班级上课制的含义与优点(见前) 2.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3.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4.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5.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课的类型和结构: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分按教学任务、主要的教学方法两划分)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课的结构是被课的类型所决定的) 意义:掌握课的结构,有助于掌握每一种课的性能与操作过程,以便发挥各种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2.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包括:作业、参观、讲座、辅导。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重要意义): 1.可以巩固、加深和补充课堂教学知识 2.辅导从学生需要出发,有的放矢,能具体解决疑难,使学习顺利进行和完成 3.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给优异者以特殊知道,给掉队者以补课 4.可以随时发现课堂存在问题,即使进行补救和改进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包括:1.备课 2.上课 3.课后教导 4.评价 四步构成教学工作

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还应要求学生为上课做一些准备,具体工作有:1.写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2.写好课题(单元)计划: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与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 3.写好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备好课应知道怎么做:(四步)①钻研教材: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教科书、

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②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以及方

法和习惯等。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遇到困难、产生的问题有先见性采取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了解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法 ④上课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为上课作一定准备

(2)上课(论述:如何上好一堂课?多次考,举案例具体分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上好课。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育原则,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此外还应:

1.明确教学的目的:包括知识教学目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启智与审美目的。师生的活动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全力以赴实现目的而不偏离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在科学性上,教师要正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和进行操作,及时而准确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差错,理论联系实际地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抓好双基教学。在思想上,要深入发掘教材蕴涵的思想性,以饱满热情讲解,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使他们深受教育。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又要防止课堂失去控制。在课堂中,教学中只有调动师生两个积极性而不是任何一个积极性才能上好一堂课。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要善于依据未估计到的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

想方设法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灵活执行教学计划,掌握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 5.组织好教学活动:整个课堂应井井有条,学生积极紧张地认识、思考而气氛活跃,提

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不浪费一分钟;对偶发事件要机智地处理,不使其影响教学的正 常进行。

6.布置好课外作业:课堂教学结束前一分钟左右,要布置好家庭作业,讲明作业要求、

完成时限并做必要启示

(3)课后的教导工作:目的:让学生个人领悟、消化、运用和巩固掌握课堂所学的新知识

和新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自学能力,为过渡到下一节新课的学习作 好准备。工作: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第七节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概述

1.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

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2.现代教育评价有显著特点:①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育和教学目标为中心的评价

②不仅重视测量学生的知识,而且重视测量学生的智能与品德 ③不仅重视总结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评价 ④不仅由评价者做评价,而且注意自我评价的作用 ⑤不仅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且用于评价课程、教师教学和教育的各个方面。

3.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

动本身的功能):①对学校来说,可以记载和积累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定期向家长报 告他们子女的成绩,并作为学生升留级和能否毕业的依据 ②对教师来说,可以及时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分析自己教学的优缺点,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③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以扬长补短 ④对领导来说,可以了解每个教师、每个班的教学情况,便于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以改进教学 ⑤对家长来说,可以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及其变化,以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4.教学评价的种类

①依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A.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时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

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以 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B.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的及时评价

(其目的是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

C.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

习成绩的总评,也称终结性评价(目的:给学生评定成绩)

②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A.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

成绩在该班级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 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的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宜于选 拔人才用,但不能明确地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常来上是否达到 了特 定的标准)

B.绝对性评价——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

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