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同上) 折衷理论
由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提出。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于解释跨国投资均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跨国投资企业应该拥有服务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拥有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险优势。如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或垄断优势、品牌优势、融资能力优势等。在一段时间内,这些优势应为相关跨国公司所独有。 (2)、内部化优势
假若已经满足条件1,那么拥有以上优势的企业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即比起把它们出售或租借给外国企业来说,自己利用这些优势更有有利。这些利益可通过现有的价值链或者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机构(新的价值链环节)实现。这种通过公司内部交易而获取的优势,被称为内部化优势。 (3)、区位优势
假若已经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拥有这两项优势的企业必须从全球利益考虑,将这些优势的利用与国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投入相结合,即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国家的要素优势。实际上,世界各国生产要素(劳动力、自然资源、土地等)差别显著。各国的政治环境、政策、社会因素、市场等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条件也有很大不同,这些均构成国家的区位优势。 综上所述,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他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公司的竞争优势与跨国度具显著相关。跨国度越高的公司,从国外分支机构获取越多竞争优势。从外国机构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处于增加之中,外国直接投资是重要竞争优势获取方式。
3、跨国公司是如何选择投资的微观区位的? 跨国投资区位与国内企业投资区位有一定差别,跨国公司对于区域激励政策的反应比起国内公司更为敏感,跨国公司在区位选择时受区域政策的影响更明显。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趋于经济中心,邻国边界区和社会文化关系密切地区。 (1)、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跨国投资与在本国投资不同,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投资国各地的情况,不可能进行十分周全的区位论证。故在一段时间内,选择东道国的经济中心区投资。(跨国投资者仿效东道国已有的投资格局,在经济中心区投资,可以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经济中心区多为信息通畅、各类经济活动集聚区。在此投资,可以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梁志坚对发展中国家外资区位总结为:集中于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国家首都和区域首府。外商投资区位随着投资时间延长会发生变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区位变化相对迟缓,一方面与发展中国家非发达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有关,另一方,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时间滞后于发达国家,其区位扩散也应出现相应滞后期。 (2)、集中于边界地区。
边界地区,历史上相邻两国(地区)交往较多,彼此了解加深,投资者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较多。这种情况十分有利于邻国投资者的区位选择。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在边界地区或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等,并给予较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加强了这种边界区位。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密切的社会和亲属联系,也对外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语言和文化习惯相同,可以减少对信息了解的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了解当地的习惯、法律等,也利于避免劳资冲突。尤其是当投资者与投资地具有密切的个人关系(亲属关系)时,这些投资地更易于被投资者所选择。
4、试分析跨国公司不同组分(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单位)的区位特点。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公司总部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就是资金控制。只有总部才能决定公司预算中不同组成单位的资金分配。在全球性公司中,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较为长远。公司总部还代表公司与其他公司进行高层协商、谈判,与政府部门交涉,与金融市场接触。
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包括: (1)、便利的交通运输。包括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之间,与其他主要市场之间,应有方便的联系,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