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试题

填空题

1. 附?、韧带

2. 椎体、2个椎根、2个椎板、2个横突 3. 稳定性、不稳定性 4. 脊髓、截瘫、瘫痪 5. 全瘫、截瘫

6. 31、8、12队、5队、5队、1对 7. 全瘫与截瘫 8. C3~7、T10~L1

9. 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受压

10. 屈曲暴力、后伸暴力、旋转暴力、纵向暴力、直接暴力 11. 负重、运动、吸收震荡、平衡肢体 12. 硬板床、垫软枕 13. 脊髓神经损伤 14. 脊柱、脊髓损伤

15. 腹部肿痛、胃纳不佳、便秘、舌苔薄白转黄腻、脉弦数 16. 肢体运动、感觉区域 17. 间接暴力

18.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19. 左右斜位 20. 单纯椎体压缩性 21. 受伤史、体格检查、X线 22. 旋转、伸屈、侧弯 23. 稳定性、畸形 24. 马尾神经 25. 楔形、鱼椎样双凹 26. 飞燕点水法 27. 颌枕带、颅骨

28. 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六桥支撑法、飞燕点水法

29. 椎体,椎间盘

30. 肿胀、压痛、畸形、下肢截瘫 31. 旋转活动

32. 挤压分力、脱位分力 33. 内脏、脊髓 判断题 1. 是 2. 是 3. 是 4. 是 5. 是 6. 是 7. 是 8. ? 名词解释 简答题

1. 手法复位:第3~7颈椎半脱位不需特殊麻醉,可肌注杜冷丁50~100mg止痛。患者俯卧于整复床上,两房与床头平

齐,如伤重翻身不便可采用俯卧位,一般手托住两肩向下牵引,一助手双手分别扣住枕部与下颌部,缓缓用力拔伸牵引,

持续1~2分钟,以便颈部肌肉放松,术者立于一侧,如系双侧半脱位,术者拇指按于伤椎下一棘突上,令上方助手在牵引

的基础上将头颈后伸,术者同时两拇指用力下压棘突,即可复位。复位后患者症状可立即减轻或消失,棘突平复,如一侧

半脱位,助手牵引同上,术者一手拇指按压伤椎偏歪棘突向健侧推,在拔伸按压的同时,上方助手将患者头颈略背伸向伤

侧旋转,即可复位。复位后可用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2.5~3kg,颈后垫一软枕,保持颈椎轻度后伸位上3周后去牵引。2. 胸腰段一般指T7~L1段脊椎,此段结构有3个特点:

1) 其上为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应力易集中于此; 2) 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为两曲度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易集中于此; 3) 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易遭受旋转力的破坏。

3. 胸腰椎骨折通过练功活动可以达到复位与治疗的目的,不但能使压缩的椎体复原,保持脊柱稳定,而且由于早期活动

可增加腰背肌肌力,不致于产生骨质疏松现象,亦可避免或减少后遗慢性腰痛。单纯压缩骨折,卧床1~2周后开始练功,下床时间应在6~8周以后。且须用胸腰椎夹板固定。具体练功方法是:

1) 五点支撑法:在木板床上,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此法适用于伤后早期。

2) 三点支撑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此法适用于伤后中后期。

3) 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头部与肩部尽量后仰,在上肢后伸、头与背部尽力后仰的同时,下肢伸直后伸,全身撬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此法适用于中后期。

4. X线检查是确定脊柱骨折脱位及其损伤病理的重要方法,在X线片中应注意观察椎体有无压缩、裂缝、粉碎或移位

椎管和椎间孔有无变形;关节突、横突、棘突有无骨折;椎间隙有无变化;棘突间距是否等宽,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