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2.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3.或相倍蓰,或相什伯 4.子比而同之 5.惡能治國家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左儒友於杜伯皆臣周宣王宣王將殺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争之於王九復之而王弗許也王日別君而異友斯汝也左儒對曰臣聞之君道友逆則順君以誅友友道君逆則率友以違君王怒曰易而言則生不易而言則死左儒對日臣聞古之士不枉義以從死不易言以求生故臣能明君之過以死杜伯之無罪王殺杜伯左儒死之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楚莊王好獵,大夫諫曰:“晋楚敵國也。楚不謀晋,晋必謀楚。今王無乃耽於樂乎?”王曰:“吾獵,將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勁有力也;罷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國以安。故曰,苟有志,則無非事者,此之謂也。湯之時,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爛石。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節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讒夫昌耶?宮室營耶?女謁盛耶?何不雨之極也?”蓋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
(一) 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4分) 55.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勁有力也 攫:
56.雒坼川竭 坼:
57.宫室營耶 營:
58.如影之随形,響之效聲者也。 響
(二) 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作用)(8分) 59.吾是以知其仁也。 是以:
60.楚國以安。 以:
61.苟有志則無非事者。 苟:
62.政不節耶?使人疾耶? 耶:
(三)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文(6分) 63.今王無乃耽於樂乎? 64.罷田而分所得。
65.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
(四)66.在“何不雨之極也”和“蓋言未已而天大雨”两句中,“雨”的词性和意义是什么?说明判别其词性的依据。(2分)
二 思考练习 思考与练习一
汉字起源有哪些说法?汉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思考与练习二
简述六书理论,并举例说明。
六书中以哪三种最为重要,为什么?
试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指事与会意、会意与形声之间的主要区别,并举例说明。 指出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 腋 朝 虎 取 受 眉 ? 大 果 夕 鼎 亦 中 伐 莫 行 高 人 趾 車 问 甘 和 星 从 寸 林
思考与练习三
一、解释概念。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 繁简字 同形字 同音替代字 二、举例说明用字通假与“六书”的假借有什么区别?
三、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试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应属于哪一种。 1、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荀子·劝学》)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3、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吕氏春秋·察今》)
4、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办必屈。 (贾谊《论积贮疏》)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6、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孟子·腾文公上》)
7、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公输》)
四、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的关系(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 偪——逼 竟——境 饭——? 知——智 鳝——鱓 莫——暮 错——措 乃——迺 輿——轝
思考与练习四
一、指出下列词语中的联绵词,并从语音方面予以分类。 窈窕 饥谨 狼狈 望洋 扶摇 仓廪 踌躇 葡萄 倜傥 蒲服 唐突 邂逅
二、下列各句中,加·号的词语现在也用,它们在句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意义与今有何不同? 1、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