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多种形式的惠旅促销活动。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品,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良性互补,旅游特色优势更加明显,荣获 “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城市”等殊荣。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58.14万人(次),增长21.21%,其中,海外游客52.59万人(次),增长12.89 %;旅游业总收入88.66亿元,增长27.49%。

(四)突出重大项目引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注重抢抓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想方设法筹措配套资金,实现了新增投资规模的重大突破。争取新增中央投资项目205项,争取扩大内需资金5.86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促进了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全市重点统筹推进的新开工和续建重大项目30个,完成投资81.2亿元。大丽铁路建成运营,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并行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雪山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仁丽铁路、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丽江机场改扩建、泸沽湖机场专用公路、丽江古城至泸沽湖旅游环线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大丽高速公路丽江段、宁蒗县城至泸沽湖二级公路、丽江机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丽攀高速公路丽江段、丽攀铁路丽江段、丽香铁路丽江段、文海水库、腊姑河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交通、水利、能源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五)拓宽发展空间,城乡发展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规划管理不断向村镇延伸,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规划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明显加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54.4%,建制镇、集镇总体规划完成率达41.8%。积极开展中心城区公交站台站点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了城镇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程、华坪县兴华桥片区改造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建成区达44.63平方公里。积极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相继建成了一批富有丽江特色的园林景观,新增绿地53万平方米。制定颁布了《丽江市物业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城市物业管理。积极推进大研、束河、石鼓、永宁等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集镇建成区增加2.03平方公里。

(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开展了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项目87项。继续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岗位设置管理为主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施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主的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金融体制、供销合作社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继续深化旅游、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接待了大批国内外政要、友好人士和媒体记者。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丽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航空口岸申报和筹建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大香格里拉生

态旅游区和攀西经济区区域合作势头良好。与澳大利亚谢普敦市缔结友好城市,对外交流更加活跃,丽江知名度不断提升。

积极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开展了对名优企业的定点招商,与上海中邦置业集团、北京昭德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电龙源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省文产集团和云南冶金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到丽江投资,促进了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159个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107.2亿元,增长43.5%。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8544万美元,增长85.9%,增幅全省第一。

金融运行平稳。加强与金融单位的协调与衔接,金融环境不断改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8.7亿元,比年初增长28.26%;各项贷款余额152.6亿元,增长30.79%。

(七)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模式,新增城镇就业5708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启动千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3149个就业岗位。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892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8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4.21万人,新增扩面8.11万人。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9.59万人、城市低保4.06万人、农村“五保户”供养1.42万人。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669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3300户,新建廉租住房5.6万平方米。解决拖欠工程款5000多万元。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慈善事业不断发展。

科技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大力推广科技适用技术,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23 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市16.9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享受免杂费补助,16.76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政策,5.7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6.45万平方米。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建成了市特殊教育学校。丽江师专迁建工作进展顺利。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加强医疗卫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市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和28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完成20个村卫生室、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切实拓展医疗卫生发展空间,与昆明医学院签订了市校合作意向书。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口结构趋于合理,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境内金沙江、泸沽湖、程海、拉市海等重点水域的保护工作,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严格执行非农建设耕地占补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完成人工造林79.09万亩、封山育林45.53万亩、退耕还林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3.22平方公里。

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启动了东巴文化研究院重建项目和市博物院二期工程,实施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建成8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