溉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2.灌排相间和灌排相邻的特点 (三)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的配合
? 灌排相间
地形平坦或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
? 灌排相邻
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灌下排,互相配合。 3.节制闸的应用情况及位置
节制闸:垂直于渠道中心线布置,其作用是控制渠道水位或流量。 下列情况需要设置节制闸:
①在上级渠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正常引水时,需在上级渠建节制闸抬高水位,保证下级渠引水。②实行轮灌时,在轮灌组分界处需设节制闸。③在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前需联合修建节制闸和泄水闸,以防止漫溢,保证建筑物和渠道的安全。 4.区别几种交叉建筑物的使用条件
常见的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
隧洞 当渠道遇到山岗时,或因石质坚硬,或因开挖工程量过大,往往不能采用深挖方渠道,如沿等高线绕行,渠道线路又过长,工程量仍然较大,而且增加了水头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山岗单薄的地方凿洞而过。
倒虹吸 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道水位高出河沟洪水位,但渠底高程却低于河沟洪水位时;或渠底高程虽高于路面,但净空不能满足交通要求时,就要用压力管道代替渠道,从河沟、道路下面通过,压力管道的轴线向下弯曲,形似倒虹。
渡槽 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或渠底高于路面的净空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高度时,可架设渡槽;渠道穿越洼地时,如采用高填方渠道工程量太大,也可采用渡槽。
涵洞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面埋设平直的管道,叫做涵洞。
桥梁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大,水面较宽时,要在渠道上修建桥梁,满足交通要求。
5.区别跌水和陡坡
当渠道经过坡度较大的地段时,为防止渠道冲刷,保持渠道的设计比降,就把渠道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用衔接建筑物联结,常见的衔接建筑物有跌水或陡坡。 (1)跌水:水位落差小于3m时,宜建跌水。 (2)陡坡:水位落差大于3m时,宜建陡坡。 6.三个特征流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及作用
1设计流量
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 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 设计净流量=设计灌水率×控制灌溉面积
设计流量=设计毛流量=设计净流量+输水损失+田间损失 设计流量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
最小流量
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最小流量=灌水率图上最小灌水率对应的流量
最小流量用于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要求;确定是否需要修建节制闸,及修建位置。
加大流量
考虑到在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得到的安全流量。它是设计渠堤堤顶高程的依据。 a渠道最小流量的计算
以修正灌水模数图上的最小灌水率值作为计算渠道最小流量的依据,计算方法步骤和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相同。
5
对于同一条渠道,其设计流量(Q设)与最小流量(Q最小)相差不要过大,否则用水过程中,有可能因水位不够而造成引水困难。 b渠道加大流量的计算
加大流量是确定渠道断面深度和堤顶高程的依据。
注:轮灌渠道不考虑加大流量。 7.大中型灌区各级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
8.渠底比降、渠床造位系数、边坡系数三者的选择对断面设计的影响 1)渠底比降
在坡度均一的渠段内,两端渠底高差和渠段长度的比值称为渠底比降。选择要求: (1)为了减少工程量,应尽可能选用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