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有比较优势;而生产1件毛衣的的机会成本,英格兰是50个烤饼,苏格兰是20个烤饼,苏格兰的机会成本较小,故有比较优势;
2、假设一个农民(张三)有7千克水果,一个渔民(李四)有7千克鱼。他们的边际效用如下表:
消费数量(千元) 1 2 3 4 5 6 7 吃水果的边际效用 11 9 8 7 6 5 4 吃鱼的边际效用 12 10 8 6 4 2 1 问:A。如张三用1千克水果去换取李四的1千克鱼,双方都有好处吗?为什么? B.如按1:1的交换比例,张三最多愿意拿多少千克水果去跟李四换鱼? 答:A。有。张三增加12-4=8个单位的效用,而李四增加11—1=10个单位的效用。 B.12>4 、 10> 5 、 8 >6 、 6< 7,故张三最多愿意拿3千克水果去跟李四换鱼。
五、问答题
为什么经济学家往往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
答:因为每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劳务或物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各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专门生产和销售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增进贸易双方的福利。
第四章 需求与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需求量 2、需求定理 3、需求的价格弹性 4、供给量 5、供给的价格弹性 6、供求均衡
答案:
1、需求量:人们愿意购买的并且有能力购买的物品的数量
2、需求定理:物品的代价越高,其需求量越小,代价越低,需求量越大。
3、需求的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即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4、供给量:人们愿意提供的、并且能够提供的物品的数量。
5、供给的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导致的供给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即
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6、供求均衡:指供给的力量与需求的力量相等时的状态。 二、判断题
1、收入下降使得需求量减少的原因是:收入下降,使得物品的代价上升了。( ) 5、 需求定理表明:物品的代价越高,其需求量越大,代价越低,需求量越小。( ) 3、需求定理所讲的代价是我们感觉所放弃的东西。( ) 4、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表明,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 5、需求曲线越陡,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
6、经济学常称的“厂商”是指从事生产的企业。( )
7、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的时候,竞争就在消费者之间展开。( )
8、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竞争就在厂商之间进行。( )
9、如政府定价低于均衡价格,市场的均衡价格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 答案: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7、对 8、对 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A 小麦的价格下降 B 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 C 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 D 人们的收入下降
2、当价格上升时,在市场供给曲线上供给数量相应上升,这是因为( )。 A.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更多的厂商愿意进入市场来销售产品 B.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每一个厂商愿意生产更多的商品
C.更高的价格水平上,厂商用这类商品替代了其他商品和劳务 D.A和B
3、当价格上升时,在市场需求曲线上需求数量相应下降,这是因为( )。 A.个人采用其他商品或劳务来替代 B.一些消费者退出了市场 C.一些消费者进入了市场 D.A和B
4、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 )。 A.存在过度需求 B.存在过度供给
C.消费者愿意提高价格 D.厂商愿意降低价格
5、政府无论调高或调低价格,其结果(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