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机结合:教育界引用“有机结合”一词通常表示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等意思。
(五)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六)整合策略:本课题中的整合策略是指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的一系列方法手段、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理论假设
我们认为初中阶段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整合策略的研究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学校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学校教育的方法;二是家长必须具有基本的家庭教育能力;三是教师、家长都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如果在初中阶段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地整合起来,就会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局限,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智慧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素质教育也落到实处,青少年品德不良现象、心理不健康现象将逐渐减少。
(二)研究目标
1. 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策略的研究,提升学校“服务家长”的观念,拓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思路,探索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途径,促进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新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提供有益的尝试,由此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展。
2. 进一步发挥家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给家长们以“高效益、多角度、新视角、新思维的亲身体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家长队伍,创建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家庭。 充分发掘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连续性、持久性和协调性。
3. 通过观察与调研,分析初中阶段我校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变“外压式”为主的教育方式为“内驱式”为主的教育方式,并制定具体方案。寻找系列化的科学对策,使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得到科学诊断与有效诊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除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
4. 通过行动研究,分层探究家校联合育人的科学途径,总结并形成有价值的可操作的教育策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使青少年获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氛围,为新课程实施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1)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家长的角色转换。即新时期下,如何由活动单纯的支持者向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甚至决策者转换。学校在“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服务”和 “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服务”的基础上,向 “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服务”发展,提升教师“服务家长”的新型观念。
(2)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作用。包括主体作用、指导作用、监督作用、管理作用等,以及如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发挥此类作用。
(3)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途径。在传统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的基础上,实施开放式管理,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家长参与下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多样性、时代性、针对性,有利于家长变被动为主动,采用多种指导形式配合,提高指导效果。不断发现、总结、提炼、推广新的诸如亲子学苑、家庭教育咨询站等有效组织形式,挖掘特色创新之处。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把握
1、主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学生自己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方法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一切教育效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身上,离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努力,学校和家长的种种努力将是枉费心机 ,至少是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必须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可能地提供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过程中的“主角”。同时,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也处在发展之中,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要围绕着“促进发展”进行,着眼点重在通过积极的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统一性原则和持久性原则
学校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家庭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依托,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共同发展,并且坚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育人水平。
3、整体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整体着眼,立足全体,面向全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并把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全员参与和个别化对待相结合。
4、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注重实践,展开工作,讲求实效,不断请进来,走出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大教育观”的理念,为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友善、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以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2、现状调查法:作家长参与的角色、角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实质性数据的积累作好准备。
3、实践研究法:组织发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家校互动机制的实践,全体师生、家长参与课题研究,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最佳途径。
4、个案研究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家庭涌现出的典型个案进行分类分析。
5、总结归纳法:对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经验、创新之处总结归纳,推广铺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9——2010-10
1. 组织课题讨论会,请领导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为方案的修订完善提供意见和建设。
2. 修订方案。根据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订,使之更趋完善。
3. 组织动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 建立课题组,并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 现状调查。
2. 按照课题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各项实践研究活动。
3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认真搞好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 4 研究过程中,组织中期课题研究小结和成果展示活动。
5 根据课题实践研究的需要,组织有关理论辅导讲座,以不断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水平。
(三)总结阶段: 课题研究资料整理 2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 召开结题会议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家校结合跟踪指导机制
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合理布局研究班级,明确课题组人员分工。我校成立了以正副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研究组织机构。承留二中七——九年级,相关学生、家长、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
孔祥军,学校校长,负责课题指导工作。
周卫东,学校副校长,主管教学,负责课题组织工作。
卢万龙,学校教导主任,主管教学,负责七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刘海平,参与七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燕红霞,具体负责九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任建有,学校政教主任,主管德育,负责八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我校成立了“家校联系委员会”,开通了家校联系“校讯通”业务,制定了课题实验的有关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及奖惩办法。根据我校实际,我们采取了以课题研究为前提的跟踪实验,选定典型学生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指导。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点,选择一至两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做研究样本,建立研究指导档案,进行跟踪指导。并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
2.安排布置课题计划,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我校在观察、访谈、问卷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研究,边研究边干预,并记录指导的过程与效果,期末为每个样本各写一份个案总结。个案跟踪的指导方式,不仅促使了家长和孩子的进步,解决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善于进行个案跟踪指导的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实施阶段
1.以家校互访为阵地,不断拓展家庭教育指导途径。
进入本课题实验以来,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沟通职能:一是建立家长档案。跟踪研究家庭教育成功事例,探索家庭教育规律,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二是开展家校互访。家访校访是联系的重要途径,既倡导班主任主动到学生家上门了解情况,也设立了家长校访接待室,为家长到校了解学生情况、沟通解决教育问题提供方便。我校更把教师家访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在每年暑假期间,安排组织全体教师分组深入各村,走访学生家长,并填写、汇报家访材料,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及思想状况,反馈家长意见、建议。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开辟家长园地。利用我校编印的《家校共读》开辟家教专栏,将更多的家教经验、方法、体会传递给家长;利用“校讯通”建立家校联系网络,并公布班主任的电子邮箱,诚心诚意的和家长沟通。四是召开家长研讨会。学校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们相互座谈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成功做法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经验介绍、个案分析,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形成共识。五是设立家长开放日和开展家校联艺活动。如通过开展“家庭听课开放日”、 “争创书香家庭”、参加“家庭知识竞赛”活动等,密切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家长学校生动活泼的办学风格,而且还能使家长在活动中发现各自孩子的特长和闪光点,全方位认识学校教育成果,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现代教育的家教氛围。
2. 制定学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家长积极性。
坚持每学期做到“四个两”:即举办两场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每场约二小时),召开两次家长座谈会(每场约二小时),组织两次“家校联系教育”活动,每年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专场会议(每场约二小时)。建立考核、评比、奖励等制度。
我校对于每期的《家校共读》,要求家长写出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并由学生交回学校,收集、反馈相应信息。每学期在表彰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对评选出的“家校共育模范家庭”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