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断面调查:即在某一较短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项目和指标进行一次大数量调查。其目的是在一个较大地区范围内调查得出某项指标的正常值,可作为该地区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准”。
(2)追踪调查:一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较少数量的对象,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连续多次的调查,来观察少年儿童的发育动态。其目的是制定生长速度的正常值;通过对某一发育期全过程的连续观察,揭示生长发育的规律性;系统深入的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
(3)半纵向调查:一种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者结合的调查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和观察对象易于流失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设计。
65、调查内容应根据调查目的一般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能说明生长发育状况的指标,而不是越多越好。考虑各种指标应是测量精确度较高的,准确性较好的,测量技术相对简便,并能比较方便的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的指标。
66、个体在体力期间能耗氧的最大数量,是把氧输送到身体组织最大可能量的指标。可反映运动时心肺功能状况和训练水平。它是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之一。
67、是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之一。因为身高、体重胸围之间有高度相关性,以身高为自变量,以体重或胸围为因变量并计算出回归标准差(Syx)。按下式评价身高的匀称度(R):R=(Y-Y)/Syx;Y为被评价者体重或胸围的实测值。 -1
相关回归法既能评价儿童的发育水平,又能较准确的反映发育的匀称程度。缺点是要求每一性别年龄组都要制成一张回归表,制作和使用都比较繁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使用。 68、发育年龄又称生物年龄或者生理年龄,是指用身体某些发育指标(如形态功能性征等)的发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来评价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通常包括四种发育年龄即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牙齿年龄和骨骼年龄。
69、瘦体重是指人的整体用乙醚提取脂肪后,其余全部的组成部分,属于代谢活泼组织。包括总体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等物质,是指活体而言的一个概念。瘦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性别差异随年龄增大而增大。进入青春期男孩与同龄女孩比率为1.23:1,20岁是1.45:1。15岁女孩的瘦体重平均值仅占同龄男孩的81%,到20岁时降至68%。“去脂体重”和“瘦体重”是同义词,其基本差别是去脂体重是指尸体的分析而言。 (六)论述题
70、生长发育标准是评价个体和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选用的标准也不同。制定生长发育标准可利用均值和标准差的概念,也可以利用百分位数的概念。
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育速度、各主要指标的相互关系等三个方面。
为正确地进行评价,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十分重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满足对个体和集体儿童的发育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指数法、离差法(等级评价法、曲线法)、百分位数法、相关回归法、生长速度评价法、发育年龄评价法等。 7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有身高、体重、坐高、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及下肢的总高度,是生长长度的重要指标,它是准确评价生长发育
水平、发育特征和生长速度不可缺少的指标,受遗传因素的控制较强,与其他三项指标之间呈高度相关。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应称之为“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重量的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的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容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以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说明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表示躯干的发育。构成坐高的骨骼主要是块状骨,块状骨的高度比长骨受遗传因素的控制更强,受外界因素影响较身高更稳定。
72、骨龄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