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教育)山香教育学试题

第五章 课程

一、单选

1.( )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

A.拓展型课程 B.实践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工具型课程

2.1930年以来,“课程即学习经验”是一个相当受重视并影响深远的课程定义,从渊源上说,这种定义是由( )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赞科夫

3.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艺术》课,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通识课程 4.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 A.教材 B.因特网 C.实验室 D.师生关系

5.提倡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是( )课程论。 A.学科中心主义 B.社会中心主义 C.经验主义 D.存在主义

6.强调乡土性、经验性、综合性、伸缩性、心理学化的课程理论是( ) A.要素课程论 B.社会中心课程论 C.经验课程论 D.结构课程论

7.教育史上的两大主要对立的课程理论流派是( )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与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与发现课程

8.在探讨课程的词源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课程是由

25

“Currere”一词派生来的,意为“跑道”。以此我们可以判断斯宾塞更倾向于认为(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过程

9.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10.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 )、协作性和自主性的特征。 A.观赏性 B.活动性 C.开放性 D.严谨性

11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以()为中心,不再以学习各种知识为中心。 A.适应社会 B.社会活动 C.社会进步 D.改造社会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A.选修课程 B.活动课程 C.实践课程 D.必修课程

13.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4.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包含关系( )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5.科学素养包含四个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兴趣以及科学精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来落实“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 )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B.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D.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形态及结构

26

16.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价值取向出现的变化是( ) A.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B.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C.由关注个体走向关注整体

D.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17.按学科制定的、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时计划 18.高中三年必修学分是( ) A.116 B.114 C.36 D.24

19.( )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 A.螺旋式 B.直线式 C.纵向组织 D.横向组织

20.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 ) A.补充 B.深化 C.拓展 D.加强

21.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A.统一性B.适应性C.规范性D.选拔性

22.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环节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课程设计

23.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课程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

A.协作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B.忠实取向、协作取向、创生取向 C.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协作取向 D.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24.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

25.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上来,属于( )

27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CSE评价模式

二、多选

1.隐性课程主要是指( )

A.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2.下列关于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基础型课程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B.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三种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

D.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成为一个整体

3.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4.我国学校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

A.教学进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外辅导 E.教科书

5.在中学课程学科中,语言和文学这一学习领域的科目是( ) A.语文 B.外语 C.思想政治 D.历史 E.地理

6.实施综合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开设了( )等综合课程。

2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