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教育)山香教育学试题

5.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6.“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违背了人的发展的( ) A.社会性 B.顺序性 C.阶级性 D.阶段性 7.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发论也称为() A.经验论B.自然成熟论C.生物预成论D.遗传决定论

8.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观点中,下列不属于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 A.奈特B.吴伟士C.施泰伦D.爱尔维修 9.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E、循环性 10.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哪几种基本成分(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学校精神成分 E、群体成分 11.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教育 E、“金字塔”型的教育

12.社会经济制度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权( )

A.国家的权利机构 B、国家的经济力量 C、国家法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D、科学技术 E、文化传播

13.社会政治经济利用其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如:( ) A.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免 B、审定课程标准 C、审定教学指导纲要 D、审定教材 E教师的培养、聘任和晋升 14.文化存在的四种形态,是指( ) A.物质形态 B、观念形态 C活动形态 D、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E、游离形态

15.文化的物质形态,指精神创造物化在物质产品中,如:( ) A.学术活动 B社会设施 C、文物 D、古建筑 E、工艺品

13

三、判断

1.教育超前与政治经济制度不平衡性的关系表现在教育一定要走在生产力的前面。

2.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3.非正式性是学校文化的特征之一。

4.教育既与社会有内在联系,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5.校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因此,有人把它称为“第二教师队伍”。 6.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8.遗传素质具有先天的相对稳定性,同时也有某种可塑性。

9.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环境对人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正确的。

1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1.从性质上说,学校文化总体上属于显性的文化,对人有着重要教育意义。 12.学校文化本身的特点就是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单选

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这种观点所体现的教育观是: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发展本位论 2.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工作 3.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14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4.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

A.发展儿童的智力 B.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选拔人才 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D.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5.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培养学习兴趣 B.形成良好习惯 C.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D.打好基础

6.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要求或产生变化结果的是(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的 7.有关教育目的的个人中心论说法正确的是( )

A.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 B.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C.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和哲学家托普尔等 D.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 8.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抛弃应试教育的观念,其中重要的是要树立( )

A.素质教育的观念 B.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观念 C.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D.以实践为主的观念 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0.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蔡元培 C.王国维 D.陶行知 11.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段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段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2.《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是( )印发的。 A.中共中央 B.国务院

15

C.教育部 D.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13.不属于我国一贯以来的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

A.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智力、体力等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D.教育要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14.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美育功能 B.间接美育、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5.在中国,家长往往会这样问孩子:“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美国,家长往往会这样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哪些问题?”这两种现象的区别在于( )

A.道德价值观不同 B.教育价值观不同 C.社会需求不同 D.国情不同

16.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以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7.我国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里的“两全”指(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8.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 ) A.1949年 B.1957年 C.1985年 D.1986年 19.根据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可将教育分为()

A.教育反映生活说和教育体现生活说B.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C.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D.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20.“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1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