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教育)山香教育学试题

五、案例

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

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 “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

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 他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呢?”学生回答道。 “是呀,救援人员怎样才能找到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 “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

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该教师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为什么?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

37

第七章 德育

一、单选

1.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 D.好儿童 2.德育具有( )。

A.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3.我国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 A.礼 B.射 C.御 D.书 4.德育的基础内容是( )

A.教会学生做人B.提高学生成绩 C.热爱共产党 D.热爱祖国 5.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6.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施加影响,促使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家长的道德水平与学生道德需求之间的矛盾 7.德育的实质是( )

A.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8.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什么基本规律( )

38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

13.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定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一贯性原则

14.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是贯彻哪一教育原则的要求( ) A.导向性B.疏导性C.一致性、连贯性D.因材施教

15.某班有一伙“小捣蛋”为了踢足球和看球赛经常迟到、旷课而影响学习,有几次为了争夺足球场地还与别班的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在每天组织练球的过程中“小捣蛋”们逐渐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该案例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B.疏导性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6.台湾作家三毛小时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数学老师给了一份很难的考题给她做,结果她交了白卷,后来,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讽刺三毛,说她最喜欢吃鸭蛋,并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示众。从此,三毛离开了学校,把

39

自己封闭在家里。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是( )提出来的。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凯洛夫 D.克鲁普斯卡娅 18.下列哪项不属于德育的模式( )

A.社会模仿模式B.体谅模式C.认知模式D.行为模式 1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20.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显著的方法是( ) A.说理B.感化C.情理交融D.表扬 21.昔孟母择邻处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家庭教育法B.自我修炼法C.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22.俗话说,“上行下效”,与此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二、判断

1.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德育内容是为了达到德育目的,而在德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即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4.在德育过程中,教育对象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5.在构成的要素中,道德认识是基础。

6.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7.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8.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这是德育的社会模仿式所主张的理念。

9.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进行德育工作。

10.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4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