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 学习教案

第一节 章太炎早期的政治观点和学术思想

一、生平与思想形成

章太炎(1868―1936年),名炳麟,又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

1、早年从汉学家俞樾向学,循着“汉学”的途径钻研经学,曾疑业于杭州诂精精舍;后又从汉学家孙诒让钻研,乾嘉功夫愈深,但受吕(留良)、全(祖望)、王(夫之)、曾(静)反满思想影响很深。

2、戊戌变法前夕,开始和梁启超、夏曾佑等人交往,参加过《时务报》的撰述,与宋恕编辑过《经世报》是一个改良主义者。

3、变法失败,他逃亡到台湾(一被追捕)。1900年回上海参加“中国国会”,反对唐才常以“勤王”名义起兵,“割辨”表示与清王朝决裂,从此走向革命。

4、1899和1902年,两次东渡日本,结交孙中山等革命派,广泛接触西方的哲学和社会政治学,删定《??书》,译《社会学》,1903年回国,为《革命军》作序,又作《驳唐有为论革命书》,强调革命排满而被捕(苏报案)。(一入牢狱)。

5、狱中中3年钻研倡导,1905年东渡日本,主编民报1908年民报停刊,被日本逃捕(二入牢狱),后经鲁迅营救而出。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参议员、东北筹边使,从事学术研究,“纯然成为儒宗”。1936年逝世。

鲁迅称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二、思想要点

①针对康有为1902年发表的公开信《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痛斥康有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揭露他们鼓吹“帝国万世,祈天求命”的保皇面目。

此论把学界舆论从变法转向了革命,把准了时代脉搏,激动人心。

②把矛头直指光绪皇帝,指斥“载恬小丑,不辨菽麦”。

此论与海瑞骂皇帝不同,不是骂皇帝不像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否定皇帝。

此论破除人们头脑中的皇权主义,具有莫世之功绩。

③讴歌革命不仅是“天雄大黄之猛剂”,而且还是“补泻兼备之良药”,“公里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玄之”。“今日之民智,但恃革命以开之。”

此论革命具有破坏旧制度和建设新世界的双重功能,破除了人们心中视“革命”为大逆不道、畏惧革命的传统心态。

同年,邹容发表《革命军》:

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罪行和对人民的残酷迫害。

②热情歌颂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伟大壮举,大声疾呼“我中国欲脱满洲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③号召“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共和国,并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二十四条具体纲领。

同年前后,陈天华著《猛回头》、《狮子吼》:

①指出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灾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②鼓励人大胆反帝。

“这洋兵,不来便也罢了,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地。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弹上足,同饮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

章太炎以古色古香的论述,邹容以热情洋溢的呼唤,陈天华以明白流畅的说唱,汇集成民主革命思潮,这是真正起社会作用的思想。

2、对西方文明的怀疑

“至于帝国主义,由寝食不忘者意在劫杀,虽磨牙吮血,赤地千里,而以为义所当然”。

“始创自由,平等于已国之人。即实施最不自由,平等于他国之人”;

“议员大抵出于富豪,名为代表人民,其实依附政党,与官吏相朋比”,“议院者,国家所以诱惑愚民而钳制其口者也。”

法律不是为了保护人民,而是为了“争地劫人”,“今者法令滋章,其所庇仍在强者,名曰国会,实为奸府”,因为代议制不是直接民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