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试题-附答案

A、砌体的抗压强度; B、砌体的抗剪强度; C、砌体的抗弯强度; D、砌筑砂浆的强度;

E、砌体用块材(砖)的抗压强度检测。

24、砌体力学性能现场检测的方法很多,对砌体本身的强度检测,常用的有(ABCD)等。(砌体结构检测) A、切割法; B、原位轴压法; C、扁顶法; D、原位单剪法。

25、检测砌体砂浆强度的方法有(ABC)包括(砌体结构检测) A、筒压法; B、回弹法; C、射钉法(贯入法)。

26、砌体力学性能检测方法中的切割法,其测试部位应具代表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BC):(砌体结构检测)

A、测试部位宜选在墙体中部距楼、地面1m左右的高度处,切割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5m; B、同一墙体上测点不宜多于1个,且宜选在沿墙体长度的中间部位;多于1个时,切割砌体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2.0m;

C、测试部位不得选在挑梁下、应力集中部位以及墙梁的墙体计算高度范围内。

27、砌筑砂浆力学性能检测中,筒压法所测试的砂浆品种及其强度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ABC):(砌体结构检测)

A、中、细砂配制的水泥砂浆强度为2.5~20.0MPa;

B、中、细砂配制的水泥粉煤灰砂浆(以下简称粉煤灰砂浆),砂浆强度为2.5~15.0MPa;

C、石灰质石粉砂与中、细砂混合配制的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以下简称石粉砂浆),砂浆强度为2.5~20MPa。

28、采用砂浆回弹仪检测砌体中砂浆的表面硬度,根据回弹值和碳化深度推定其强度的操作步骤(ABCD):(砌体结构检测)

测位处的粉刷层、勾缝砂浆、污物等应清除干净;弹击点处的砂浆表面,应仔细打磨平整,并除去浮灰。 B、每个测位内均匀布置12个弹击点。选定弹击点应避开砖的边缘、气孔或松动的砂浆。相邻两弹击点的

间距不应小于20mm。

C、在每个弹击点上,使用回弹仪连续弹击3次,第1、2次不读数,仅记读第3次回弹值精确至1个刻度。测试过程中,回弹仪应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其轴线应垂直于砂浆表面,且不得移位。

D、在每一测位内,选择l~3处灰缝,用游标尺和l%的酚酞试剂测量砂浆碳化深度,读数应精确至0.5mm。 29、砌体中烧结砖的现场检测方法主要是回弹法,对仪器设备及环境的基本要求中,下列几项必须保证(ABCDE):(砌体结构检测)

A、测试设备:HT75型砖回弹仪,其弹击动能为0.735J; B、指针滑块与指针导杆间的磨擦力应为0.5N±0.1N; C、弹击杆前端球面曲率半径应为25mm;

D、砖回弹仪应每半年校验一次,在工程检测前后,均应对回弹仪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 E、检测环境要求: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

30、在应用雷达检测技术进行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至少30%的钢筋且不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抽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ABCD):(钢筋保护层)

A、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无资料可参考时; B、混凝土含水率较高,或者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差别较大; C、饰面层电磁性能与混凝土有较大差异; D、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31、应用雷达检测技术进行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测试要求(ABC): (钢筋保护层) A、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误差宜小于±2mm,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5%;钢筋间距的测试偏差宜小于±3mm,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5%;

B、检测钢筋间距时,被测钢筋根数不宜少于7根(6个间隔); C、在某些情况下,还应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32、后置埋件是指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上安装的锚固件。其中涉及到得客体有(ABC):(后置埋件) A、结构基材; B、锚固件; C、被连接体。

33、后置埋件工作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AB):(后置埋件)

A、锚固件本身质量; B、后埋置技术; C、操作人员的素质。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