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超过5MPa;
C、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养护条件及龄期基本相同; D、构件种类相同; E、构件所处环境相同。
7、对试验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标志之一(ABCDE)即认为该结构构件达到或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构件结构性能)
A、对有明显物理流限的热轧钢筋,其受拉主钢筋应力到达屈服强度,受拉应变达到0.01;对无明显物理流限的钢筋,其受拉主钢筋的受拉应变达到0.01; B、受拉主钢筋拉断;
C、受拉主钢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
D、挠度达到跨度的1/50;对悬臂结构,挠度达到悬臂长的1/25; E、受压区混凝土压坏。
8、当检测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ABCDEF)时应进行校准或检测:(基础知识) A、可能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改装、移动和维修后; B、停用后再次投入使用前; C、检测设备出现不正常工作情况。 D、修复后的计量器具;
E、使用频繁的或经常携带运输到现场检测的计量器具; F、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计量器具。
9、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器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以下(ABCDEFGHI)方面的内容:(基础知识) A、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B、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 D、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
E、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 ,或指明其地点; F、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G、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H、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
I、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10、一般的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BCDEFGHI)(但不限于):(基础知识)
A、工程或结构概况,包括结构类型、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年代或检测时工程的进度情况等; B、委托方的检测目的或检测要求;
C、检测的依据,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 D、检测范围、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
E、检测的方式、检验批的划分、抽样方案和检测数量; F、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安排; G、检测工作进度计划; H、需要委托方配合的工作; I、检测中的安全与环保措施。
11、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ABC)时,应进行常规保养:(回弹法) A、弹击超过2000次; B、对检测值有怀疑时; C、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D、放置超过半年以上。
12、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宜具有下列资料(ABCDEF):(混凝土构件结构性能) A、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或监督)和建设单位名称; B、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C、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厂名;砂、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和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D、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E、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F、检测原因。
13、超声回弹综合法测试混凝土强度前应具备下列有关资料(ABCDE):(超声回弹综合法) A、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建设、委托单位名称; B、结构或构件名称、施工图纸及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C、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出厂厂名、用量、砂石品种、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等;
D、模板类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以及成型日期;
E、结构或构件检测原因的说明。
14、超声回弹综合法测试混凝土强度时,构件的测区布置,宜满足下列规定(ABCDEF):(超声回弹综合法) A、在条件允许时,测区宜优先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 B、测区可在构件的两个对应面、相邻面或同一面上布置; C、测区宜均匀布置,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大于2m; D、测区应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
E、测区尺寸宜为200mm3200mm,采用平测时宜为400mm3400mm;
F、测试面应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