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完全免费][1] - 图文

条件 现象 浓度 细胞外液 >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 细胞内液 动物 失水皱缩 吸水膨胀甚至胀破 植物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理 外因 水分的渗透作用 内因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造成收缩幅度不同 结论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 ○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2.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

① 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② 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 选择透过性膜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 三、跨膜运输的方式 例子 方式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作用 × × 水气体、脂自由扩散 顺 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溶性物质 的一侧转运 √ × 葡萄糖进入协助扩散 顺 红细胞 √ √ 无机盐离子 主动运输 逆 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 的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要害的物质 ○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不是跨膜运输,不穿过膜 四、小结 组成

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 结构 决定 功能(物质交换)

具有

导致 体现 保证 运动性 流动性 物质交换正常 选择透过性

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一、 酶——降低反应活化能

◎ 新陈细胞代谢: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 发现 ①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③利比希(德、化学家):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⑥许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 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3.特性① 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 ②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5

③ 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和pH值) → 温和性 → 易变性→特异性 。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V V V 图 例 酶浓度 底物浓度S 温度 解 在底物足够,其他在S在一定范围内,V随S增加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V随T的升高而加快析 因素固定的条件下,加快,近乎成正比;当S很大且达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酶促反应的速度与到一定限度时,V也达到一个最大力最大,称最适温度;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酶浓度成正比。 值,此时即使再增加S,反应几乎限度时,V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不再改变。

二、ATP(三磷酸腺苷)

◎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 A — P ~ P ~ P

腺苷 普通化学键 高能磷酸键 磷酸基团 (13.8KJ/mol) (30.54 KJ/mol) 2.ATP与ADP的转化 ◎ ATP 合成酶 ADP + Pi + 能量 水解酶 ATP

放能 合动水呼吸作用 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动 成态解(线粒体 、 吸能

酶平酶细胞质) 衡 Pi Pi

ADP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热能——散失

太阳光能 脂肪—主要储能物质 氧化分解 (直接能源) 蛋白质—能源物质之一 化学能——ATP 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 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分为: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概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指细胞在无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念 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CO2 和H2O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① C6H12O6 → 2丙酮酸 +4 [H] + 少能 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4[H] + 少能 程 ② 2丙酮酸+ 6H2O → 6CO2 +20 [H]+ 少能 → 2C3H6O3 乳酸 ③ 24[H] + 6O2 → 12H2O + 大量能量 ② 2丙酮酸 → 2C2H5OH + 2CO2 反酶 酶 C6H12O6+6H2O+6O2→6CO2 + 12H2O +大量能量 C6H12O6 → 2C3H6O3 + 少量能量 应酶 → 2C2H5OH + 2CO2 + 少能 式 场所 ①细胞质基质②线基质③线内膜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不 条件 除①外,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同产物 CO2 、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点 能量 大量、合成38ATP(1161KJ) 少量、合成2ATP(61.08KJ) 相 联系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同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点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因素 6

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2、环境因素 (1)温度

温度以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速率。在最低点与最适点之间,呼吸酶活性低,呼吸作用受抑制,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超过最适点,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呼吸速率则会随着温度的增高而下降。

(2)O2的浓度

植物在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O2浓度在0~10%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在O2浓度5%时,呼吸作用最弱;在O2浓度超过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环境对无氧呼吸起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直至无氧呼吸完全停止在一定氧浓度范围内,有氧呼吸的强度随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3)CO2浓度 呼呼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吸吸(4)含水量 强强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 度度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五、光合作用 CO2浓度 含水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 程。

1.发现 内容 时间 过程 结论 普里斯特 1771年 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实验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 1864年 叶片遮光实验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 恩格尔曼 1880年 水绵光合作用实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释放出氧 鲁宾与卡门 1939年 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来自水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DNA,多种酶、核糖体等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 色素 (1/4) 叶绿素A(蓝绿色)3/4 叶绿素(3/4 叶绿素B(黄绿色)1/4 吸红橙和蓝紫光 3.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H2O、色素、酶 CO2、[H]、ATP、C5、酶 时间 短促 较缓慢 场所 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 过程 ① 水的光解 2H2O → 4[H] + O2 ①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 ② ATP的合成:ADP + Pi + 光能 → ATP ② C3/ CO2的还原: 2C3 + [H] →(CH2O) 实质 光能 → 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 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 总式 光能 或 CO2 + 12H2O ——→(CH2O)+ 6O2 + 6H2O 叶绿体 7

物变 无机物CO2、H2O → 有机物(CH2O) 能变 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光合作用的实质 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变,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②调节大气中的O2和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影响因素包括植物自身内部的因素,如处在不同生育期等,以及多种外部因素。 (1)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

①光照强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称C点为光饱和点。

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上图虚线所示。间作套

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②光照面积(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叶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下。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应用: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

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② CO2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CO2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CO2、水和矿质元素越多,光合作用速率越快,但到A点时,即CO2、水、矿质元素达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2,即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的方法.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③温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有机物的积累。

(2)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