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整理资料

”论—发展城乡经济必须相应增加体外能量投入,愈多愈好,形成所谓规模效应。

2.“零增长”论—能量消耗的指数增长已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决不能再持续下去,否则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故必须把能量消耗严格限制在现有水平。

Comments: 两者均过于极端化,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有一条更合理的道路: 加快能源结构改造,积极开发无污染和商业价值更大的新能源,开发并合理利用能够提高能效的新技术。

这样,人类就有可能在不是无限增加人均能量消耗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

信息与材料、能源—社会物质文明的三大要素。

信息(information, message)—指消息,是对某一事物不确定性的度量,或者说指对某事物知道和了解的程度。

信息传递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输入分散的、无序的信息,输出经过加工的、集中的、有序的信息。城市的输出物中,除了物质产品和废物外,还有精神产品,这就要靠信息流完成。 信息的作用:

1.传递知识: 通过发布消息、宣传广播、输出数据、图象、指令、信号等,可以传递和散播知识,把知识变成生产力

2.传递情报: 战争时代的军事情报, 和平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情报, 都要依靠灵通的信息传递。掌握了情报, 往往就会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3.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信息出时间,出效率。据国外资料报道,交通部门采用调度通讯,可使运输能力提高50%以上;基建部门利用电信指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15%以上。日本有人计算,靠电话及电报传真进行业务联系,可节约交通能源60%。

城市的信息功能(反映城市的现代化程度):

1.具有完善的新闻传播网络系统,可在广阔范围内高速、高容、及时传播信息 2.具有现代化的通信基础设施, 能以信息系统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高效组织社会生产和生活

3.输入分散的无序信息,输出经加工浓缩的有序信息。对于政治、文化、科学、商业中心城市,这一功能尤其重要: 输出精神产品 ?

1、城市社会系统基本结构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其中城市社会经济子系统涉及到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诸方面,主要由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系统构成 。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般是先物质后精神: ? ?

物质生产部门的结构和布局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居民生活等关

系密切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和消费系统的完善, 随现代化工业与社会的发展、居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服务的追求多样化而发展 2、城市的基础设施 ? ? ? ? ? ?

城市水源、自来水厂与输配水管网、排水系 统及污水处理 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

城市煤气热力厂及输配管网、电力输配网 邮电通讯

园林绿化、环境卫生

安全防御:防洪、消防、抗震、控制地面沉降

城市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国民经济服务,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效益,是城市生产与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基本保证。

城市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城市化往往发展不平衡, 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远快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 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 如: – – – –

城市供水紧张: 北方城市几乎全部缺水, 日缺水达15?106t以上;排水

设施落后,97%的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造成水体污染

城市道路短缺,交通拥挤: 地铁线路尤其匮乏 城市居民住房紧张: 人均不足10m2 城市绿化覆盖率低: 许多城市未达国家标准

3、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控 (1) 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 自身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一种状态: – – – – – –

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相互协调 各个组成部分比例结构合理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衡,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各经济部门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从定义出发,可以想像,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间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前者是在人类有意识的参与和调控下才能达到。这是因为: – – –

城市不能自给自足, 需要周围腹地支持供养

城市为高度开放系统, 与自然有物能交流, 资源来自自然, 向自然排放污

染物, 发展最终决定于自然容量

内部组分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2) 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

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水,土地) – ? ? ? ? ?

土地资源 我国城市与世界其他国家城市相比, 人均用地面积偏小。就

本国来说, 也有差异:

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 大城市的用地按 1×104人/km2或 1人/100m2的标

准来规划, 比较实际, 也比较合理。据此, 我国制定了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

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市

大城市拥有雄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优势, 专业门类齐全, 协作条件好; 并具有科学文化发达, 交通便利等优势, 因此经济效益较高。

然而城市规模过大, 将会受到供水、能源、交通、环境等许多因素的限制, 当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 城市各部门就会运转不灵, 效率下降。 城市规模的控制, 主要是人口和土地利用规模的控制。

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 城市的最佳规模以不超过50万人口为宜, 占地约50km2, 城市直径为7~8km, 职工上下班交通, 无论是骑自行车, 还是乘公交车, 耗时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若人口再增加, 占地面积势必过大, 不仅需加密交通网, 污染问题也会变得严重。 如果城市面积过小, 公共设施不易完善, 企业之间难以协作, 投资建设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城市本身的发展亦受到限制。

城市土地作为各项工程建设的基础, 对其质量一般有以下几点要求: – – – ?

地形较平坦, 一般情况下坡度应小于10?;

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通常不小于 1000g/cm2或100kg/m2; 不易受洪水淹没, 排水较畅通, 地下水埋深应大于1m

城市生态平衡的标志: 生态协调, 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具体表现为:

a.城市三个效益达到最佳, 城市各子系统间协调有序, 比例适当: ?

平衡 ? ?

人口数量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平衡 生产发展与生活消费之间的平衡

b.城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城市生活质量不同于城市生活水平的概念, 生活水平多以货币和实物的数量来反映。生活水平是生活质量的基础,但是单纯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享受并不能全面反映生活质量的提高。

生活质量还包括以心理上的满足与满意程度为准则的感觉评价。 城市生活质量的(8字)目标: ? ? ? ?

舒适:生活、居住、工作、休息的满足与满意

方便:居民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分配的水平和质量 和谐:物质、精神、社会政治生活之间的有序,人与人(社会)、人与物(自然)

之间的融洽; 城市结构与功能, 自然与人文景观美之间的和谐

康乐:居民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发展, 涉及医疗保健、文化享受、旅游休憩和

社会安全感等 4.走向生态城

居民消费需求、经济发展需求与自然环境自我补偿能力之间的

生态城(ecopolis)——高效、和谐的理想人类居住环境,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物质、能量高效利用, 人与自然良性互动。 生态城标准: (天人合一)

地尽其能—生态环境改善, 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共存共荣

人尽其才—由自发的人走向自为的人, 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身心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