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的变化,重视的是才学水平,故可排除选项B。D项是察举制的特点,选官制度变化重视的是才学而非品德,故可排除。 答案:C。

37.(2012年海南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解析:通过御史牵制丞相,从而减少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加强皇帝专制权力,符合当时宋代的政治特征。B项开始不对,从汉代就已经开始改变了。A项与D项都错误理解题干信息,御史弹劾官员是职责所在,不能表明争夺相位或与宰相权力对等。 答案:C。

38.(2011年海南历史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解析:岭北行省主要管辖蒙古草原。契丹族兴起于东北辽河地区,辽阳行省位于元朝东北地区,故能够形成正确对应关系。其他行省与题干更无法对应。 答案:B。

39.(2010年海南历史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解析: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唐朝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分散宰相权力,

使宰相之间相互牵制,从而达到君主集权的目的。ACD项与B相比较都不是主要目的,或者是服从C项的。 答案:B。

40.(2009年海南历史5)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 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解析:刺史监察是汉武帝新设的制度,其它选项的制度秦朝都已经创立。 答案:C。

41.(2009年海南历史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B项正确,决策权是皇帝的,军政权是当时枢密院的,财政权是当时三司的,所以ACD项都不选。 答案:B。

42.(2008年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解析:汉初刘邦不得已分封一些功臣为诸侯王,后来通过武力基本上剿除了异姓王后,与群臣发誓只有王族刘姓可以为王,从而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试图通过血缘亲属关系维系刘姓政权。B项与题干意思不符,只是禁止分封异姓王,侯是可以封给异姓的。C项似乎能够解释题干中“非功不侯”的内容,但无法解释“非刘不王”的规定。D项与题干意思尤其剪除异姓王只封同姓王的措施和意图违背。

答案:A。

43.(2008年海南历史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助手主管监察,汉朝刺史的只能是检查地方,都不是握有军权的长官。唐朝的节度使是地方军队长官,分割宰相军权的只能是中央的掌管军事的官员,宋代枢密使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D

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44.(2017年全国文综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