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2

(汉 译 英)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

Teaching Notes for Senior College Students

(2005年9月 ) (2008年9月第3次修订)

授课人:刘国忠 Tel: 2578706 E-mail: gzliu@hsu.edu.cn

翻译理论与实践2讲稿

前 言

(一)课程简介

《翻译理论与实践3》为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必选课,旨在培养外向型人才,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该课程在注重基础语言知识、基础翻译知识和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强调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力图将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考试衔接起来,便于本科生毕业后从事翻译的相关工作或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我系英语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系统的语言理论知识和一定科研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本课程主要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翻译能力,在实现我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 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培养基本的翻译技能,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约为每小时200—250个汉语词语。

(四) 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要让学生明白翻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自身的翻译实践在培养翻译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量的翻译实践,翻译能力的培养将是一句空话。在教学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个人学习体会中得出以下方法可以借鉴:

1.把握全篇而后译。首先通读原文,抓住全篇的大意,然后逐句对照,仔细观察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异,以便得到启发,作好练习。

2.亲自动手作练习。这一点十分重要,这是翻译课的性质所决定的,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实践将收获甚微。首先参照每篇翻译练习的“提示”认真阅读原文,借助词典,力争透彻理解全篇内容,然后动手翻译。不要未看全文就动手逐句翻译。第二,翻译过程中注意力不要过分集中于个别词语,而要看到句子的整体和句子之间的联系,使语气连贯,译文流

2

翻译理论与实践2讲稿

畅。第三,全篇译完之后,核对原文,检查疏漏及误译,并加以改正。

3.有效利用参考译文。要注意自己的译文内容是否确切,拿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进行比较时,看一下在选词造句方面有何差距。各人情况不同,体会因人而异。在这里可以看出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较好的翻译之间的差距,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努力。通过对参考译文的认真比较,要细心体味两种语言的特点,探索翻译的方法。

4.将英汉互译有机的结合起来。学好翻译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应把英语原文视作汉译英的范文,把汉语原文视作英译汉的范文。这样通过两种翻译的学习,可使自己的两种语言的水平,特别是英语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