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总结

化学教学论

第一章:导论

1.

奏章学堂章程,1903年规定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

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型期

2.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3.

科学教育的广域四个目的:态度、过程、知识、技能。

4.通常被教师或研究者采用的化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采访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

5.化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前化学教学系统及研究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6.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课程的变革:初建体系时期;相对稳定时期;

发展变革时期;修订完善时期

(2) 科学素养框架构建的化学课程包括:一、科学内容,二、科学对

社会的影响,三、科学的推理过程,四、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五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3) 我国自1996年起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对科学研究过

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4) 在2001年义务教育、2003年普通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

中,都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并从 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给予明确的界定。

(5)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6)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

修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7) 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二、

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三、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 (8) 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突出科学探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9) 合成路线的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

一般应符合四个要素,也称abcd法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a是学生通常省略,行为条件c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方式或范围的限制,有时也可以省略行为。行为动词b、行为条件c和表现程度d在目标中的地位或顺序不同,往往导致内容标准表述方式的不同

(10) 基础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论述)

具体要求: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司机应被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五、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内容体系: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标

准。(一级主题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秘密、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1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

案评价

(13)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一、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

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① 设计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结构 ②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与时代性

③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④ 倡导给予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 ⑤ 积极开发和利用真实问题情境

第三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构建

(1) 影响教材质量因素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五个方面:目的、目

标、内容、教和学与交流的方法、测试

(2) 反应化学课程的理念:第一类教材重视知识传承,适应理科精英

人才的培养;第二类教材关注未来社会发展,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第三类教材突出实验的思维价值,展现知识的社会意义(融合型教材)

(3) 根据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化学教材,将于2019年

起正式使用该套高中化学教材分必修、选择性必修两类,其中必修两册选择性必修三册,依照课程方案规定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4) 内容标准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5) 构建教材单元的基本思路:单元思路是指教材单元知识形成和发

展的逻辑顺序,元思路仅靠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是不够的,必须结合课程理念,教材目标,将其具体化,必须体现学生对未知内容的已有经验,学习总结和探究特征等,还应注重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不仅要依据化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充分考虑学生认识的顺序,创设必要的情景和方法,引导更重要的是必须结实,单元内容隐含的社会价值。

(6) 先行组织者理论:新的学习材料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

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7) 化学教材栏目的功能及设计:一、体现具体、明确的素养发展功

能;二、反映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

(8) 化学教材栏目设计的技术要求:在技术设计过程中有几个技术问

题值得关注:名实相符、整体自洽、数量适当、便于应用。

第四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1. 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直感设计、经验设计、实验设计、系

统设计

2. 化学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习主体,教导主体,

教学内容及其载体等要素以定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 基本的化学教学模式包括: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

验证知识模式,研究(解决)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自主学习模式

4. 化学教学策略是化学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行为规则和组织实施

的依据,是化学教学方法的精髓、灵魂和本质特征。因此,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是化学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任务,化学教学策略有教导策略和学习策略两部分组成。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层次,与此相应,教学策略也有不同的层次,具有相对意义,高层次教学策略是对低层次教学策略的概括,适用范围较广;低层次教学策略是高层次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它体现蕴含着高层次教学策略的某种或某些要求,同时使用范围较小

5. 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1)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施教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和构建人际关系的活动。(2)化学教学方法及其演变:化学教学基本方法有讲授-听记、谈话、讨论、指导-阅读、演示-观察、指导-实验、指导-练习、指导-实习,以及组织-参观等。

6.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课程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单元

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7.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设计准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

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8. 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1)基本要求:以系统观点

作指导;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要从实际出发,以实际效果出发(2)基本原则: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

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

9. 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观察、测试、实验为主的探究活

动;制作和工艺活动;参观、访问、考察、调查活动;查阅资料及讲座、影视活动;发明、创造和小论文活动;科技游艺和趣味活动;科普宣传活动、公益活动;科技展览、表演活动;其他有关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10. 化学活动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全校活动

第五章:化学教学技能

1.

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从

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提出问题创设探究情景;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利用史料创设情境。

2.

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在设置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情

景作用的全面性、全程性、发展性、真实性、可接受性。

3.

教育语言概述(基本特点):一、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二、适应教育教学要求;三、符合化学学科特点。(讲授大体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

4.

板书内容:课题名称;授课提纲,包括研究问题的思路、

方法、规定和程序,知识系统结构等;教学要点和重点;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

5.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分为: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评

测性问题

6. 选择化学教学媒体遵循原则:有效原则;可靠原则;方

便原则;经济原则

7.

课堂观察:周密的计划性是做好课堂观察的关键;课堂

观察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课堂观察,教师还要努力排除来自自身的各种干扰。

8.

课堂问题的类型(了解相关解决办法):学生缺乏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低;疲劳,学生无精打采;注意分散,遭遇干扰;不良行为。

9.

教学过程调控的主要措施:建立期望;情感调控;反馈

与强化;节奏控制;灵活、果断与恰当的反应

第六章:化学实验及化学教学研究

1. 实验设计遵循原则:科学性原则;绿色化原则;可行性原

则;安全性原则

2. 3.

化学实验的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化学实验过程:实验准备阶段、实验实施阶段、实验结果

的处理阶段。

4.

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内容: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及规格;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实验讨论与交流

5.

中学化学实验观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观察化学实验仪器

与装置;观察化学实验操作;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为了更好实验

观察,化学教学遵循原则:目的性原则、辩证性原则、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

6.

化学实验结果的处理主要有化学用语化、表格化和线图化

三种形式(实验记录遵循原则有:准确无误、周密完整、详细有序)

7.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一、以实验为基础;二、

强调学习的主体性;三、强调教学的探究性。(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举例: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8.

化学实验改革: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化学实验的趣味化(趣

味实验:火系列实验、水系列实验;家庭小实验)

9.

化学实验设计改革:化学实验的探究化;化学实验的绿色

化(1.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2.微型化学实验)

10. 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节省实验经费;操作安全、污染小;节省实验时间;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

11. 化学实验的清洁化(主要措施:进行密闭实验,对反应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设法予以收集处理,避免敞口操作,防止反应物质逸散到周围环境中;在无法密闭操作中,加强回收、通风或者其他防护措施;加强反应物质的回收利用和消除处理,建立责任制度;)

第七章:化学探究式教学

1.

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1)提出问题:学生围绕科

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收集证据: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形成解释:学生根据事实证

据形成解释,对科学问题做出回答;(4)评价结果: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5)交流发表:学生交流和论证所提出的解释。

2.

实施策略:一、关注、参与;二、实验、探究;三、解

释、推论;四、整合、精致;五、反思、评价。

3.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具有驱动性;具有诱发性;具

有易参与性;具有可生成性;具有多重教育功能;

第八章: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1.

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重点之一,解释都要看):

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图策略;

第九章: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

1.

基于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课件演示型

课件;交互型课件;电子图书。

2.

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学生学习为中

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网络探究模式-WebQuest;专题网站学习模式;网络教育游戏学习模式。

3. 4.

常见的Ieternet资源简介:WWW资源;FTP资源;BBS。 常用的中文检索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第十章: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化学教师的素质分析:教师职业的倾向性;教师职业的必

备知识;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

2. 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3.

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写教学日志;观摩与交流;专题研

究;再现反省;行动研究。

4.

教师反思的内容: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5.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拥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

能有效运用;能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有很强的洞察力。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