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作业学生版3[1]

《大学物理》作业 No.6电流和磁场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稳恒磁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磁场线是闭合曲线,无始无终; (B) 磁场是无源场; (C) 磁场是无旋场; (D) 运动电荷激发磁场。

2.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作半径为r的半球面S,S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n与B的夹角为?,则通过半球面S的通量为: ( )

????B (B) 2?rB (A) r?B sin? (D) -- ?rB cos?

(C) -- r3、无限长的直导线在A点弯成半径为R的圆环,则当通以电流I时,圆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等于 ( )

2222?0I?0I(A) 2?R (B) 4R

?0I?1?1?1????1???? (E) 4R??? (C) 0 (D) 2R?4、两半径为R的相同的导体细圆环,互相垂直放置,且两接触点A、B连线为环的直径,

?0I?现有电流I沿AB连线方向由A端流入,再由B端流出,则环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

2?0I(A) 0 (B) 4R (C) 4R 2?0I2?0I(D) R (E)8R

17

?0I

5 四条相互平行的载流直导线,电流强度均为I,如图放置。正方形的边长为2a.则正方形中心的磁感强度

为: ( )

(A) (B) (C) 0 D.

6 用金属丝作的圆形和正方形回路中,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均为a,当通过相等的电流时,它们在各自的中心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之比为 ( )

?(A) 1 (B) 2

7. 载流的圆形线圈(半径a1 )与正方形线圈(边长a2 )通有相同电流I.若两个线圈的中心O1 、O2处的磁感强度大小相同,则半径a1与边长a2之比a1∶a2为 ( ) (A) 1∶1 (B) 2?∶1 (C) 2?∶4 (D) 2?∶8

2 (C)

(D)

a2 a1 O2 I O1 I ?lB8.如图所示的环路,求磁感应强度沿此闭合环路的积分等于 ( )

I1I2(A)?0(I1?I2?I3); (B)?0(I2?I3); I3I4(C)?0(I3?I2); (D)?0(I2?I3?I4)

l

9. 如图,在一圆形电流I所在的平面内,选取一个同心圆形闭合回路L,则由安培环路

定理可知 ( )

18

?? (A) ?B?dl?0,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 0. I L??O (B) ?B?dl?0,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0. LL ?? (C) ?B?dl?0,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0.

L(D)

??B??dl?0,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常量.

L10.无限长直圆柱体,半径为R,沿轴向均匀流有电流,设圆柱体内(r﹤R)的磁感应强度为Bi,圆柱体外(r﹥R)的磁感应强度为Be,则有 ( ) (A) Bi、Be均与r成正比 (C) Bi、Be均与r成反比

(B) Bi与r成反比,Be与r成正比 (D) Bi与r成正比,Be与r成反比

11. 真空中一半径为R的无限直圆柱导体载有电流I,则穿过如图所示回路的磁通为:

( )

A.0 B.

C. D.

?

12. 两个长直螺线管半径不同,但它们通过的电流和线圈密度相同,问这两个螺线管内部

的磁感应强度是否相同? ( ) (A)相同 B)不相同 C)不确定

二、填空题

1一无限长载流直导线,通有电流I,弯成如左图形状。

Il?则P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lP19

2有一折成如图所示的无限长导线,已知电流I,半圆半径R, 则圆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 ,方向 。

3、如图所示,用均匀细金属丝构成一半径为R的圆环, 电流I通过直导线1从a点流入圆环,再由b点通过直导线2流出圆环。设导线1,导线2与圆环共面,则 环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方向为 。

I I O . R ??nB4、在均匀磁场中,有一半径为R的圆面,其法线与

??B的夹角为60,则通过以该圆周为边线的任意曲面S的磁通量

?????m???B?dS?S 。

5. 在一根通有电流I的长直导线旁,与之共面地放着一个长、宽各为 b I a和b的矩形线框,线框的长边与载流长直导线平行,且二者相距为b, b 如图所示.在此情形中,线框内的磁通量? =______________. 6、右图均匀磁场的方向和封闭半球面的轴线平行,则穿过 半球侧面S1的磁通量为: ; 穿过整个封闭半球面的总磁通量为 。

S1 Oa BR n ?7. 如图所示,磁感强度B沿闭合曲线L

??的环流?B?dl?____________.

L S2 ?8.对于下图所示的电流和回路,B的环流分别为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