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2)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每月随机进行一天门诊的处方点评,对处方中存在的较集中的问题写出书面总结,上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督促整改,保障处方合格率≥95%质量指标的完成。

(3)根据卫生部的要求每季度抽查100张处方,重点评价抗菌药物、注射剂的正确使用。 检查标准7: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

考核方法:现场查看特殊药品管理与使用情况。 改进措施:

(1)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特殊管理药品进行管理、贮存与使用,有严格的使用规范与程序,有安全保证措施。

(2)成立特殊药品管理小组,每月定期检查药库、调剂室、手术室等部门对特殊药品的管理情况。

(3)严格执行特殊药品进货、验收、入库、贮存、使用登记制度,定期考核药剂人员特殊药品管理的常识,配合医疗管理部门做好医院麻、精药品培训考核工作。

检查标准8: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依法执业,禁止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严格执行药品进货、验收、入库、贮存制度,药品分别储存、分类定位,整齐存放。 (3)对过期、变质、失效药品及时处理,药品报损率符合规定;药库中药饮片标识清楚。 (4)加强药事工作人员质量与安全意识的教育,质控小组定期开展质量与安全监控,杜绝使用未经批准制剂现象。

检查标准9: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 考核方法:查看科室满意度档案。 改进措施:

(1)建立收集意见渠道,建立科室满意度调查档案,对投诉有调查结果、有反馈、有考核整改措施。

(2)强化“三基”训练,开展岗位练兵,每季度安排一次业务培训并考试。不断提高药事人员的业务水平。

(3)加强药事人员服务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窗口人员的服务水平,使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事部门的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4)每月召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5)每季度召开一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工作会议,征求意见,研究整改措施。

(十一)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考核方法:查看委员会,职责;实施细则、考核办法;文件及资料;教育和培训记录。 改进措施:

(1)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输血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的重大问题。

(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并贯彻落实。加强输血科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3)制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信息反馈等制度。

(4)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临床科室成分输血考核办法》等规定并执行和落实。

(5)每年组织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使医护人员掌握输血基本知识。 (6)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考核方法:实地查看输血科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及相关制度,抽查工作人员掌握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的情况及备案。

改进措施:

(1)加强输血科能力建设,做到布局合理,仪器和人员资质符合要求,确保临床工作需要。

(2)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输血科贮血基数要达到3天急症用血量,具备24小时为临床提供输血服务的能力。

(3)严把质量关,输血科血液来源完全符合规定要求,杜绝非法采供血现象的发生。按照卫生部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