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0套中考模拟试卷】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福州华伦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解析】 【详解】

A、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应从零开始,错误; B、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氧化钙,应从零开始,错误;C、高温煅烧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但杂质不变,所以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正确; D、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100%=48%,反应后,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100×

16/56×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燃烧。 【详解】

A、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用B收集CO2,故B不正确; C、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 D、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通过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又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因为没有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并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选项A错误;

B、图2所示实验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选项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选项C错误;

D、图4所示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但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因为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造成的,选项D错误。故选B。 6.D 【解析】 【分析】

由CaCO3+2X═CaCN2+CO↑+H2↑+CO2↑可知,反应前后钙原子都是1个,氧原子都是3个,反应后碳原子是3个,反应前应该是3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后氮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后氢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X化学式是HCN。 【详解】

A、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只有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不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有害的气体产物,故选项错误; B、反应后气体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C、X的化学式为HCN,故选项错误;

D、HCN的溶液显酸性,pH<7,故选项正确。故选D。 7.B 【解析】 【详解】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原子、分子、离子,故正确;

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

C、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是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故正确;

D、清除油污常涉及三种原理: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干洗剂)、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故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干冰变小,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B、能够闻到气体的气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C、酸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符合题意; D、蔗糖溶于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B 【解析】

【详解】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硫酸(H2SO4),选项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选项正确;

C.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还有可能是碳酸盐,如碳酸钠,选项错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就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故选B。 10.C 【解析】 【详解】

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选项A正确;

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选项B正确;

C、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选项C错误;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减少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可以达到暂时自我保护的目的,选项D正确。故选C。 11.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 12.A 【解析】

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B.根据混合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为0分析; C.根据反应类型分析; D.根据氧烛的性质分析。

解:A. 氧烛中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 NaClO3中O显-2价,Na显+1价,故Cl为+5价,正确;

C. 氧烛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 ==== 2NaCl+3O2↑,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由题意可知,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故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正确。 故本题选A。 13.C 【解析】

A、.CO2增多——温室效应,SO2排放——酸雨;C白色污染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D、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能缓解能源危机;车用乙醇汽油——尾气中也有有害气体和烟尘,同样会污染空气。选B 14.B 【解析】

试题分析: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硫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硫,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D中氨水放于C烧杯中,A中的酚酞变红,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中氨气分子通过运动进入A。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5.C 【解析】 【详解】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1)减小;不变;(2)沿曲线下移至③处;45;39%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现将温度由90℃降至60℃,①点向左平移至②点,在此转化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9g,所以由90℃降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