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通过方正数据库等中外权威数据库、图书馆、internet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与本研究相关数据和事实等信息,对乡村旅游的基本理论及研究动态有深入的了解,并以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定性和定量方法整理,用于相关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兴文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 3.4.2调查分析法
针对课题研究需要,合理制作调查问卷,多层次选择调查对象,采用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第一手详实的数据和材料。通过实地调查,对兴文县乡村旅游地的资源条件、 旅游者、 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经营者、旅游社区居民及与旅游相关的部门等进行采访调查。调查方法包括:(1)通过对经营者、管理者和旅游者等不同群体的访谈以获得乡村旅游市场的各方面的信息。(2)观察乡村旅游地所处的区位特性、自然环境、旅游设施、开展的旅游活动等。通过观察和参与旅游活动,可得到较为全面、真实的调查结果,并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和市场现状的了解。(3)收集当地有关的数据统计和情况介绍。 3.4.3对比分析法
对兴文县近年来的乡村旅游规模、收入、成本、等相关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并将兴文县的乡村旅游和其它区县的乡村旅游横向比较,以及与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比较,乡村旅游与其它几种相关旅游活动类型的比较等。研究发现兴文县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运用上述方法,把兴文县乡村旅游当成一个大系统,则其内部餐饮、娱乐、住宿、特色农业等就是其子系统,通过对兴文县乡村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存在问题,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将兴文县乡村旅游中具有高度的专业化和密切协作关系的各子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支撑系统协同聚合,协调一致,相互作用,密切配合,建立起一个一个全方位开放、有效运行的大系统。
9
3.5技术路线
4 研究重点与难点 4.1研究重点
准确地对第一手调查材料进行筛选和分析,研究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其真正原因。 4.2研究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主要在于选择乡村旅游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寻求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的最佳模式。
5研究的可行性
目前,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的定位比较清晰,相关理论比较成熟,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供借鉴和学习,现在掌握了来源于万方数据库、国家旅游局和宜宾旅游、统计农业等部门的相关数据,资料和文献的可靠性为本研究提供了保证。本研究采用的方法简便实用,易于操作。 6预期成果及时间安排 6.1 预期成果
一是指导相关政策的改进。利用研究结论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
10
提出问题 理论综述 理论借鉴 兴文县的调查研究 调查方法 分析方法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总结并提出对策建议 策依据。二是指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寻找乡村旅游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出最佳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运行模式。三是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6.2 时间安排
本论文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完成本论文研究需要半年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2011.10—2012.3 进行系统的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2012.3—2012.4 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进行部分专题研究;
2012.4—2012.5 完成专题研究,形成学位论文初稿; 2012.5—2012.6 征询意见和讨论定稿,完成学位论文,申请答辩。 7参考文献
[1]贺小荣,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校报,2001,1
[2]杜 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1999,1
[3]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9
[4]王 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结比看我国乡村旅游 未来,旅游学刊,1992,2
[5]陈晓键,乡村聚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初探,地域研究与开始,1998,3
[6]姚素英,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旅游管理,1998,
朱华,乡村旅游利益主体研究,2006,21
[7]刘振礼,“乡情旅游”诌议,旅游管理,1997,3
[8]吴国清,市场导向与上海郊区旅游开发初探人文地理,1996,3 [9]董志文,张萍,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热点综述,安徽农业科学,
11
2009,37
[10]潘秋玲,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6
[11]陈传康,冯若梅,康体休闲产业的机遇与市场进入,人文地理,1997,2
[12]张祥桔,王鹏飞,梁育填,乡村旅游对目的地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29
[13]吴楚材,论中国野营区的开发建设,旅游学刊,1997,5 [14]熊 凯,乡村意向与乡村旅游开发诌议,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3
[15]李海瑞,旅游度假区内的农民问题,旅游学刊,1996,5 [16]罗明义,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要新农村建设,2006,10 [17]郑向敏,周灵飞,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全国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0,7
[18]王英利,梁圣荣,陈为忠,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旅游空间组织规划,2008,5
[19]杨小英,对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2006,21
[20]汪晓海,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商业研究,2006,20
[21]李德明,杨开福,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展望,皖西学院学报,2006,22
[22]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
[23]王仰鳞,祁黄雄,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理论与案例研究,人文地理,1999,4
[24]王国莉,骆海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生态环境,2005,3
[25]周建明,试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旅游学刊,2011,2
[26]蔡碧凡,乡村旅游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的构建研究,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