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了解学生的集体活动;(5)了解学生家庭。 二、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德智体美能诸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长短优劣做出客观评判的能力。没有对学生准确客观的评价,就不能进行适宜有效的教育。
(一)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要求:
1.评价要客观公正:(1)了解学生接受批评时的特殊心理;(2)克服心理偏见:①消除第一印象;②克服评价定势;③驱除光环效应;④力戒近因效应。(3)掌握评价的“度”;2.评价要有激励性:(1)评价内容的激励性;(2)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二)正确评价学生能力的培养
1.充分认识评价的积极意义。评价的根本意义在于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鲜明有力的正向导向作用。教师评价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教师人格威信的建立,更关系着学生的成长。
2.在评价实践中提高评价能力:(1)写好学期、学年评语;①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表现的评价;②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③要有感情投入;④要讲求文字表达的分寸感和艺术性。(2)写好毕业鉴定。
三、转化后进生的能力
后进生也称“问题学生”,既包括因缺乏学习愿望和动力、不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能否及时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能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转化后进生的能力要求:1.晓之以理的说服力:(1)说理要透;(2)说理要真;(3)说理要勤;
2.动之以情的感染力:(1)谈话语调要有情;(2)谈话内容要含情;3.导之以行的持久力:后进生的行为矫正常出现反复,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应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力。
(二)转化后进生的能力培养:
1.全面了解后进生:(1)了解后进生的所长所短;(2)了解后进生的生存环境:①
9
了解家庭环境;②了解班级环境;③了解交往环境;(3)划清两个界限:①正确认识后进生的“聪明”与“愚笨”;②划清“性格”与“品德”的界限;2.能真心关怀和尊重后进生;3.加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1)转化学习困难的后进生:①具体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②对行为困难者的行为矫正;(2)转化纪律后进生;(3)转化道德
不良后进生:①个别谈话;②及时奖惩;③善始善终;4.讲求转化工作的科学性。 四、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
生存教育,是指为使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正常需要,而进行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过程。 学生的生存能力主要体现(生存能力的内容)在三方面:生理健康,且善于保护自己;心理健康,且善于同他人合作;道德健康,能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是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要求
1.能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1)正向事例教育;(2)反向事例教育;(3)相关理性教育。
2.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1)能进行方法指导;(2)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能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二)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培养
1.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培养的紧迫性:(1)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较差;(2)心理问题比较普遍;(3)对学生的生存教育严重滞后。
2.教师要自觉进行生存能力的锻炼:(1)要加强学习;(2)要学会合作;(3)要勤奋敬业;(4)要学会生活。
五、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往是人际间的事实联系。青少年学生与人交往是多层面的,既有同龄人之间的横向交往,又有“隔代”的纵向交往。他们在交往中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经受锻炼和不断成长,学会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规范。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指导他们正
10
确地交往。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要求 1.能使学生懂得文明交往的意义; 2.能帮助学生排除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3.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