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13《教师能力学》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06413)

《教师能力学》重点复习内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教师的基础能力

第三章教师的教育能力 第四章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第五章教师的教学能力(一) 第六章教师的教学能力(二) 第七章教师的教学能力(三) 第八章教师的教学能力(四) 第九章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 第十章教师能力的发挥 第一章 绪 论

一、教师能力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教师能力学的性质(识记)

教师能力学是研究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的结构、种类、特点及其培养途径的科学;它吸收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人才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营养,又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立存在,是专门研究教师能力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教师能力学的任务 (识记)

通过探讨教师诸项能力的特质(特点、要求)及其培养途径,帮助教师提高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人才的成长及其能力的充分发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研究建立教师能力学的目的、意义)。

二、能力及其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一)能力(识记)

能力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的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它是体力和智力的有机结合,是物质和精神的动态统一;

1.能力首先是心理的,是心理活动作用的结果。离开人的心理机能,能力无从产生; 2.能力离不开生理机能。没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肉体器官及其协同作用,能力同样无从产生;

1

3.能力也离不开文化因素。没有文化的参与,单一的生理上的心理功能是脆弱的、不持久的;只有在健全的个性文化心理的调控和驱动下,人的能力的形成才会是自觉的,人的能力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的动力;

4.能力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没有生理、心理协调一致的活动,便无能力可言。

(二)能力与智力(识记)

1.智力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表现在大脑工作的范围内。

2.能力与智力的区别。智力偏于认识方面,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能力偏于活动方面,着重解决会与不会的问题。

3.智力与能力的关系表现为:

(1)智力是能力中的核心因素,能力的显示离不开智力的支配。能力是依靠大脑的机能(智力)掌握知识,它离不开智力活动(大脑的支配)而又不受大脑工作范围的局限,低智力难有高能力;(2)能力的显示又不完全取决于智力状况。智力好,不努力,不实践,也无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三)能力与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经验总结。懂得公式、定理、概念,这属于掌握“知识”;能力是人脑的机能,是解决实际问题(认识与实践、知与行)的本领,正确运用公式、定理、概念,则属于具备“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多不一定能力强。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1)能力离不开知识,并以知识为基础;无知便无能; (2)能力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必备条件,能力低下难以知识渊博。(领会) 3.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中受到的启示:(1)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既要掌握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吸收和积累各种相关的新知识;(2)要乐于参加实践活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环节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或巩固知识与能力;(3)重在传授方法论知识。要注重教给学生思考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

2

才能开辟学生直接通往知识世界的辉煌大道。(应用)

(四)能力与技能(识记)

1.技能是指人们按某种规则或程式掌握专门技术的运作方式。

2.技能与能力的区别:它是在一定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按照某种要求,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通过比较固定的外在的活动方式即“规定动作”表现出来的,可视可辨;人们通过仿效、学习可以掌握技能。能力没有什么固定的外在活动方式(即“规定动作”)可以表现,看不见、辨不出,因而人们无法仿效和学习能力。技能不等于能力。

3.能力与技能的关系是:(1)能力可以促进技能的掌握和熟练。 (2)熟练的技能有利于推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五)能力与素质(识记)

1.素质原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和基础。人的素质,过去一般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定义的,通常指人先天的生理构造和生理机能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的素质的内涵也有了扩展。现在看来,所谓人的素质,实际上是指人所具有的生理、心理条件或身心发展水平,其中包括人的先天禀赋和内化了的后天的教育、影响等因素。

2.素质和能力的区别:(1)素质通常处于静态,具有隐蔽性和相对稳定性,是人的内在的品质或质量,它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是转化和形成能力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2)能力具有外显性,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素质和能力不能划等号。 人的素质和人的能力在构成要素上有相同之处,即都离不开生理和个性文化心理两方面。

3.素质和能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人的素质是人的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另方面,素质条件具备,还必须经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能力。没有实践作中介,再好的素质也不能转化为能力;(2)素质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导向和制约作用。不同类别的素质引导着能力发展的不同方向,例如音乐方面的良好素质有利于发展音乐方面的能力;同一类别的素质,质量或水平不同,也影响和制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思想道德素质差,不利于形成和发展为公众事业服务的能力;(3)能力和素质都具有可变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力随着素质的消长而消长。(领会)

3

4.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用)

(1)能力对素质的这种依存关系,既为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哲学依据,又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可行性前提。人的素质可以通过教育等多种途径逐步改善;人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锻炼得到提高。素质越好,形成能力的基础越雄厚,起点越高,发展能力的前景越广阔;(2)我们应当根据人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改进教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能力培养;(3)实施素质教育,为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国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更雄厚的人力资源。

三、教师能力的历史观及教师能力的结构 (一)教师能力的历史观

1.教师能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所应具有的带有职业特点的能力。它是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动力量,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历史的辩证过程。

2.教师能力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生相长。(领会)

(1)教师能力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和人类教育活动相求相应、相生相长;(2)教师能力本身也在不断变革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经历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并支持着教育活动的发展和教师人才的成长;

3.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成就教育家的支点; 4.以能力为上是我国传统的择师取向; 5.重视教师能力是世界各国的共有趋势。 ○(识记)(二)教师能力的结构(识记)

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教师各种能力的搭配和组合。教师能力是由多种单向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缺少任何一种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将影响教师能力的质量、水平及其发挥;同时,根据各自所起作用及使用范围的不同,教师的能力分为教师的基础能力、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能力等五个方面。

第二章 教师的基础能力

教师的基础能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根本性的能力。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