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教案全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教案全册

第一课 我很重要

授课日期 2013年9月 2日 课题 第一课 我很重要 授课顺序 1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文章的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运用的主要材料,从而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标题、抓住主旨句等方法,归纳文章中心,领略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一无二,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珍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关注自己内心生活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别轻易贬责自己,树立生活的自信心和对他人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感。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证明自己很重要,从而理解重点及难点 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课型 教具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雷锋的名言“做一颗平凡的螺丝钉”、毛泽东所说的“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及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鲁藜《泥土》)。请同学谈谈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自我谦虚的态度,面对大众,个人微不足道。 引导:诚然,谦虚和隐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公认的处世之道,以致于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不自信,忽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也给自己留下了遗憾,从西方的“人文主义”到今天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都是在呼唤个人尊严和价值的回归,也是在倡导人们更加关注自己,重视生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文章《我很重要》。 二、走近作者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自我的关注和爱护的意识。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主要作品有《预约死亡》《血玲珑》、《拯救乳房》,中学教材入选了她的散文《提醒幸福》。 三、整体感知 (一)默读全文,理清思路,找出作者观点。 1

新授课 课本、黑板等 教法 练习 探讨法 阅读法 语文课本的“练习与思考”部分 思路:开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鼓起信心,肯定“我很重要”。 观点: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二)找出依据,为什么“我很重要”,并举例简要说明。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自然) 2.“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承传者,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历史) 3.“我”是机遇的产物。(诞生) (从“自然人”的角度,谈生命的不可复制和独一无二,强调我不可替代,我很重要) 4.“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游子吟》) 5.“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高女人与矮丈夫) 6.“我”是替子女遮风挡雨的大伞。(地震中保护婴儿的母亲) 7.“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感情空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从“社会人”的角度,谈生命的承载和责任感,强调我不可替代,我很重要) 8.“我”是自己事业的主宰。(刘翔夺冠) (从“个人价值”角度,珍视自己,热爱生活,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强调我很重要) (三)归纳小结: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句话和作者的意图一样,告诉我们,人很重要,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小草,如果我是一滴水,我能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能照亮一方黑暗;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好好活着,我很重要。 四、合作探究 (一)既然作者意识到“我很重要”,为什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 明确: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中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千年来我们的价值体系都忽略了人的价值和意义。说出“我很重要”会被人认为狂妄自大或大言不惭。 (二)作者从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 2.声音放大一点说——激动(我这样说了) 3.大声对世界宣布——勇敢(我终于说了) 4.昂头响亮地宣布——骄傲(我坦然说了) 原因:作者和我们都认识到了“我很重要”是心灵对生命的承诺。 (三)整篇文章都在说“我很重要”,题目也如此,为什么开头作者要从“我不重要”说起? 1.明确文章起笔新颖,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都在强调他人的重要,否定自我;重视自我,肯定自我是受批判的观点,文章从反面立意,独特有意义。 2.与后面的“我很重要”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突出重点。 五、堂清检测 (一)字音字形 简明扼要(è)、菽粟(shū)(sù)、混淆(xiáo)、琴弦(xián)、翱翔(áo)、寰宇(huán)、蹙(cù) (二)成语 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反义词:长篇累椟、长篇大论。 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含贬义,用于否定句。近义词:等闲视之、满不在乎、不屑一顾、淡然处之。 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相濡以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2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近义词:别出 心裁、独具匠心、独辟蹊径、别处生面。反义词:千篇一律、如出一辙、步人后尘、鹦鹉学舌。 六、引申探讨 作者用她自己的感受和睿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她心灵的思考:“我很重要”,强调了个人价值的回归和重要性,引导我们关注自我,实现自我,那么“我很重要”是否意味着“我不重要”或“我最重要”呢? 明确: (一)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生命除了生活以外,还有责任的承载与爱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很重要”。 (二)“我很重要”是充分了解生命的价值,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现生命的意义;“我最重要”是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是极端个人主义,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七、生命感言 我,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往往令我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却在于我自己的掌握。我郑重允诺:绝不辜负生命。 我们要记住,我不是被遗忘的小草,我是一方独特的风景,因为我真的很重要。 本文的主题是表达对生命的珍惜,对自我的尊重,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文章思路课后总结 清晰,学生容易理清。本文语言的优美需要在反复的研读中用心体会。 第二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

授课日期 2013年9月 9日 课题 第二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 授课顺序 2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归纳文章中心,领略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发现他的人格魅力。 新授课 课本、黑板等 教法 练习 探讨法、阅读法 语文课本的“练习与思考”部分 教学目的 重点及难点 课型 教具 3

教学内容: 一、导入 现场调查:你为何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从古至今,人们曾千百次地追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匆匆过客;有人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二、了解作者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Viscount Amberley)是一名无神论者。罗素的母亲也出生贵族,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2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代表作有《几何学基础》(1897年),《西方哲学史》,《相对论入门》,《心灵分析》(1927年)(1925年)。 三、整体感知 1.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 2.找出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激情是什么? 明确: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激情分别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四、把握精神 (一)对爱情的渴望。 1.请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此段。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明确:能够给人带来狂喜;能够摆脱孤寂;看到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3.补充资料介绍罗素对爱情的追求和在爱情中的遭遇。 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罗素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四次婚姻的变故,每次变故都是因为他的不专情,其第二次婚姻因与一美国记者的婚外情而告终,他与妻子共同创办的学校后来也由妻子打理,其间还与牛津大学的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后这个学生成为他第三任妻子,这种复杂混乱的感情后被曝光。当时罗素已经搬到美国,并被任命为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第四次婚姻是在他80岁时,与美国的英文教授缔结婚约。但他珍视他的所爱,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褊狭得多。” (二)对知识的追求。 1.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明确:渴望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还有数字如何支配万物。这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和社会。 2.补充资料介绍罗素的学习经历。 明确:2岁丧母,4岁丧父。由笃信宗教的祖母抚养。从小爱冥思。11岁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18岁考入剑桥大学,大学前三年攻读数学,第四年转攻哲学。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