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
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9.背影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
的,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
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
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10.背影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答案: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11.《背影》一文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中的“混”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一方面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多,另一方面说明父亲的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12.《背影》一文“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努力”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努力”的意思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写出父亲买橘子时的不易,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13.说说白马湖得名的由来?
答:据说从前有个姓周的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此湖叫白马湖。吴滩初中 袁士军
14.在《儿女》中,父亲来信,问起阿九,由于信上的一句什么话,作者由此而苦了一场?
答: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吴滩初中 袁士军
15.作者对于教育子女有什么看法?
答: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像与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机贤明的办法。(意对即可)
37
16.《论无话可说》一文表现作者怎样的写作态度?
答:他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 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17.根据《绿》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我来说那醉人的绿有怎样的实际意义?
答:可以裁她以为带,赠给轻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为眼。吴滩初中 袁士军
18.朱自清在《沉默》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19.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20.朱自清在《春》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1.《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几个故事?
答:一是父亲和我们吃白煮豆腐;二是和朋友游西湖;三世回忆一家四口在台州的生活。
22.说说《给亡妇》的写作特色
答: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除了在文章的结尾,文中的叙述是由作者一方指向亡妻的。但就在这极少的叙述中,作者也没有直抒他对亡妻的思念。妻子的坟被安置“在生人看来是不安心的”的地方,但作者并没有将其移动;妻子生前为“我”呕心沥血,死后“我”却没来得及去看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