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复习题与答案 加强版 - 图文

E、肾脏

102.疟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是 A.裂殖体

B.感染性子孢子 C.裂殖子 D.环状体 E.配子体

103.疟疾所致的寒战、高热、出汗是由于: A、疟原虫的量多

B、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生长

C、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和代谢产物从红细胞破裂入血 D、毒素

E、疟原虫寄生在肝细胞内生长

三、论述题

1.感染过程的表现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阶段性 4.肝性脑病的分级?

5.慢性肝炎的组织病变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预测? 6.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原则 7.流行性乙脑的治疗?

8 人被狂犬咬伤的伤口应如何处理 9.伤寒肠出血的治疗?

10.急性菌痢和急性阿米巴痢疾的鉴别诊断? 11.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12.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型的诱因和治疗? 13 简述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14 简述肝硬化腹水产生的原因。

四、病例分析题

1.杨东,男17岁。发热,乏力、厌油一周余。尿色加深三天。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感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烧退后,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样改变,大便颜色正常,无腹胀、腹痛、无关节疼痛等症。既往无“肝炎”病史,无血吸虫疫接触史。体检:急性病容,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右胁下2CM,有压痛,脾肋下未及,腹水片(一),下肢不肿。请写出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需要进行的检查及治疗。答:(1)诊断:病毒性急性肝炎

诊断依据:

①患者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无力,有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目热退后尿色呈深茶样改变,并感搔痒。

②体检皮肤明显黄染,肝右肋下2cm,有压痛。 鉴别诊断:

①其他原因引起的:a.溶血性黄疸:常有药物或感染等诱因,表现为貧血,腰痛,发热,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升高,主要为间接脂胆红素升高;b.肝外阻塞性黄疸:有原发病症状,体征,如胆囊炎,胆石症,肝功能损害轻,黄疸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肝内外胆管扩张。

②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a.感染中毒性肝炎,如肾综合出血热,阿米巴肝病等,主要根据原发病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b.药性肝损害:有使用肝损害药物的历史,停药后肝功能可逐渐恢复,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c.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活动性肝炎,诊断主要依靠自身抗体的检测。

(2)需要进行的检查:①血常规②尿常规③肝功能检查:a.血清酶测定ALT、AST、r-GT、ALP;b.血清蛋白;c.胆红素;d.PTA;e.血氨④病原学检查:HAV、HBV、HCV、HEV血清学检查。

(3)治疗:极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避免过劳。予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热量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避免饮酒和应用损害肝脏药物。辅以药物对症及恢复肝功能,药物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2. 男性,7岁,突起高热3伴抽搐、意识障碍1天于8月10日入院,体检T40.3℃, BP 150/90mmHg ,P107次/分,R32次/分,昏迷状态,全身皮肤未见皮疹, 两侧瞳孔不等大,左侧3mm,右侧4mm,对光反射迟钝,颈可疑抵抗、双肺可闻及痰鸣音,肝脾未扪及, Kernig S征阳性, 双侧Babinski征(+),外周血象WBC20.5×109/L,N86。试述诊断及其依据、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诊断依据:①儿童为乙脑多发年龄;夏秋节发病;②起病急,病程短;③以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高热、意识障碍及抽搐;④体检见病理反射阳性;⑤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数升高。

(2)进一步检查:①血清学检查:乙脑抗体的检测,双份血清阳性可明确诊断;②脑脊液检查:虽有助于本病诊断,并与流脑、结核性脑膜脑炎进行鉴别。但患儿血压较高.双瞳孔不等大,要注意有脑水肿、脑疝的存在,应在脱水治疗后排除脑疝可能情况下才小心进行;③行肛拭子检查:以排除中毒性菌痢;④因患者呼吸较快,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应行x线胸片检查,以确定有无合并肺部感染的存在。

(3)治疗措施:①一般治疗:包括隔离,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加强护理,以防继发肺部感染、压疮的出现;②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

酒精擦浴等。药物降温为辅,如安乃静滴鼻,如效果不理想,可用亚冬眠疗法;③惊厥或抽搐:应针对高热、缺氧、脑水肿、脑实质炎症等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患儿血压较高,双瞳孔不等大,要注意有脑水肿、脑疝的存在,故应先行退热、吸氧、脱水等治疗,如仍有抽搐,应尽甲使用镇静剂;④本病例患者呼吸较快,双肺可闻及痰鸣音要注意防治呼吸衰竭:吸氧及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还可使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必要时可行机械辅助呼吸。

3. 男孩,8岁发热,头痛,呕吐二天,2月5日 入院。体检,急病容,神志清醒。血压80/60mmtg,颈有抵抗感,皮肤有淤点,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手触及,克氏征,布氏征均阴性。血象:WBC 21700,N83%,C17%,脑脊液微混,蛋白160mg/dl,白细胞数800,N90%,L10%,糖200 mg/dl,尿蛋白(+)。诊断考虑最可能是什么?写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所需进一步做的检查及治疗。

4. 李×, 男性, 36岁, 长沙人, 务农, 因畏寒发热, 头痛, 身痛3天,于2002年12月26日急症抬送入院。患者于3天前突起畏寒发热, 体温38-39℃, 伴有一身痛, 腰痛,当地医院按上感治疗, 服用APC银翘片病情无好转。 26 日晨上厕所时昏倒一次, 病后食量减少, 卧床休息, 大便稀水样, 未见粘液,2-3次/日, 伴有脐周隐痛, 无里急后重, 小便量减少。病前体健, 当地有类似患者。体查: T 38℃, P 100次/分, R 20次/分, BP 60/50mmHg,急性病容, 神清, 球结合膜充血, 颈软, 腋下皮肤可见出血点数个, 咽部充血,心律齐100次/分, 未闻及杂音,肺(-), 腹软, 肝脾未扪及, 脐周轻压痛,克布氏征(-), 膝腱反射正常。 血常规: Hb 160g/L, WBC 12 ×109/L, N 0.78, L 0.22, Pt 70×109/L, 大便常规: WBC 0-1/HP, 尿常规:蛋白(+++), 镜检正常。 1. 你考虑什么病可能性最大, 论断依据是什么? 2. 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3. 入院处理如何?(写出治疗原则) 1.流行性出血热;鉴别诊断:发热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急性胃肠炎和菌痢等鉴别。休克期应与其他感染性休克鉴

别。少尿期应与急性肾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相鉴别。出血明显者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其他原因所致DIC鉴别。以ARDS为主要表现者应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者鉴别。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应与外科急腹症相鉴别; 2.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方法、病毒分离、心电图、胸部X线;3.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发热期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 低血压休克期积极补充血容量、纠酸和改善微循环少尿期 “稳、促、导、透”即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放血疗法、透析治疗 多尿期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恢复期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出院后休息1-2个月,定期复查

5. 患者女性, 28岁, 平江县籍, 已婚, 因持续发热17天于2001年9月17日急症入院。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 发热, 体温38℃, 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 3天后体温上升至39℃, 感全身不适, 到当地医院就诊, 血象检查: WBC 7×109/L, N 0.62, E 0.02, L 0.35, 经青、 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作肥达反应结果\\\血象检查: WBC 6.7×109/L, N 0.65, L 0.35, 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 因体温持续不退, 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每日10mg静脉滴注两天后体温下降, 9月9 日又开始发热, 体温达39.5℃, 伴有腹胀, 右下腹压痛, 加用庆大霉素每天2支, 共用三天, 12日又退烧回家, 15日起发热, 食欲不振, 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每天20mg静滴。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 并感头晕, 面色苍白, 口渴, 出冷汗, 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 家中无类似病人。体查: T 38.5℃, P 120次/分, R BP 80/50mmHg, 发育正常,急重病容, 面色苍白, 颈软, 心律齐, 无杂音, 心率120次/分, 肺部清晰,腹软, 肝肋下1cm, 质软, 脾肋下1.5cm, 右下腹部压痛, 无腹水征,脊柱四肢无畸形。

1. 本病例应诊断为何病? 2. 应进一步作何检查确诊? 3. 治疗原则是什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