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题

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此过程就是双受精 胚与胚乳随机 种皮与果皮桶母本一样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1.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隐性? 基因型(genotype):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可以观测。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交配,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对另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来说是显性, 隐性: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的(跟“显性”相对) 2. 复等位基因?人类ABO血型的遗传?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就是复等位基因遗传现象的典型例子。 3.多因一效、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多效性: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多种性状的表型。 4.测定基因型的方法/(自交法和测交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5.显性、隐性?杂种中,隐性基因是否丢失?

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交配,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对另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来说是显性, 隐性: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的(跟“显性”相对)

不会

6基因分离规律和独立遗传规律的本质?基因分离比例?(配子、基因型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个体形成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交配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比例?

基因分离定律: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孟德尔定律的应用。(P77例)

从理论上讲,自由组合规律为解释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分离规律还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2.实践应用 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上。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连锁遗传的本质?

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或多个性状,在F2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2.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两点测交法 三点测交法

3.交换值与连锁基因距离和连锁强度的关系?

4.基因定位的方法?(两点测验法:3次杂交3次测交;三点测验法:一次杂交依次测交,双交换类型比例最少)

5.连锁群、连锁遗传图?干扰、符合系数?

连锁群:一对或一条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这些基因统称为一个连锁群。 连锁遗传图: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干扰:在1对染色体中,1个位置上的1个单交换对于邻近位置上的交换发生的影响。

6.性状重组的原因有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独立遗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连锁基因的交换重组) 7.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人有哪些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疾病?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8.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P112,3)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特征?

答:染色体组是指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一套基本染色体,或称为基因组,以 X 表示其基数。⑴.各染色体形态、结构和连锁群不同,其上携带基因不同 ⑵. 染色体组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一个就会造成不育或性状的变异。 3.不同种属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基数 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不同种属间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二倍体生物:2n = 2X,n = X 5.整倍体的同源性和异源性

2.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地个体. 同源多倍体: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的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单倍体: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

一倍体:把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只含有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3. 同源多倍体的育性?(四倍体、三倍体,同源三倍体西瓜是否绝对无籽,为什么?)异源多倍

体的育性(四倍体、六倍体)?

答:(1)①.同源多倍体主要依靠无性繁殖途径人为产生和保存。 ②.自然界也能产生同源多倍体,往往高度不育; 即使少数能产生少量后代,也往往是非整倍体。 ③.同源多倍体自然出现的频率: 多年生植物 > 一年生;

自花授粉植物 > 异花授粉植物; 无性繁殖植物 > 有性繁殖植物。

⑵. 异源多倍体是物种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异源多倍体自然繁殖的都是偶倍数,由远缘杂交形成 异源多倍中的染色体部分同源性 异源多倍体的亲本要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如同一属中的不同种、或同一种中的 不同变种,亲缘关系太远一般难以成功 通过人工诱导多倍体,证明远缘杂交形成异源多倍体是新种产生的重要原因: 通常只能依靠无性生殖来传代。

4.单倍体不一定都是一倍体。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是正常可育的二倍体。异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是二倍体,二倍体(如水稻、玉米)的单倍体是一倍体

4. 单倍体的育性?形成完全平衡可育配子的概率为1/2n。(如玉米、水稻) 答: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① 二倍体植物:n=X 单元单倍体

水稻、玉米的单倍体就是一倍体(n=X=12、10)。 ② 多倍体生物:n≠X 多元单倍体

普通烟草的单倍体是二倍体(n=2X=TS=24); 普通小麦的单倍体是三倍体(n=3X=ABD=21)。 ③ 单倍体表现出高度不育:

∵ 在单倍体植株内,染色体都是成单的,一般以单价体 出现,表现为高度不育,几乎不能产生种子。

低等生物单倍体的是大多数低等植物生命的主要阶段,故不存在育性的问题。如:苔藓的配子体世代 5. 单体、缺体、三体、四体?普通小麦有多少个单体、缺体、三体、四体?各自的配对构型? 答:单体 2n-1=(a1a1a2a2a3a3) (b1b1b2b2b3) =11=(n-1)Ⅱ + Ⅰ 缺体 2n-2= (a1a1a2a2a3a3) (b1b1b2b2) =10=(n-1)Ⅱ

三体 2n+1=a1a1a2a2a3a3a3=7=(n-1)Ⅱ + Ⅲ 四体 2n+2=a1a1a2a2a3a3a3a3=8=(n-1)Ⅱ + Ⅳ

7.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细胞学鉴定特征,遗传效应? 答:①.缺失:形成缺失圈(由正常染色体构成) ? 假显性; ②.重复:形成重复圈(由畸变染色体构成) ? 剂量效应、位置效应; ③.倒位:形成倒位圈(由一对染色体)、后期桥(双着丝点染色 体) ? 位置效应(交换值改变,形成新种)。 第7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1.细菌与细菌之间交换遗传物质的方式?什么是转化、接合、性导、转导?如何区别这4种方式? 答:细菌与细菌之间交换遗传物质的方式有转化、接合、性导、转导。 区别:转化: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接合(conjugation):是指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从供体(donor)转移到受体(receptor)内的过程。特点:需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 性导: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可逆:发生环出时,F因子又可重新离开染色体。转导(transduction):1. 概念: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是细菌遗传物质传递和交换方式之一。 2.特点:以噬菌体为媒介 ? 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 ? 通过感染转移到另 一个受体细胞内。 2.病毒的2点杂交遗传分析方法?

答:答:h-和h+均能感染B株 ? 可用T2 两个亲本h-r+和h+r同时感染B株。 h-r+(透明,小)×h+r-(半透明,大) ↓同时感染 B菌株 获得噬菌体子代 亲本型:h-r+, h+r- 重组型:h-r-, h+r+ 将亲本型和重组型混合子代 ↓感染

混合有B和B/2菌株的培养基 ↓

h-r+(亲):噬菌斑透明、小,边缘模糊 h+r-(亲):噬菌斑半透明、大,边缘清楚 h-r-(重组):噬菌斑透明、大,边缘清楚 h+r+(重组):噬菌斑半透明、小,边缘模糊 重组值计算:

重组值 = 重组噬菌斑数/总噬菌斑数×100%

= [(h+r+ + h-r-)/(h+r- + h-r+ + h+r+ + h-r-)]×100% 去掉%即可作为图距。

3.不同性别的细菌杂交,后代的性别类型?如F+хF-,HfrхF-, F’ хF-。 第10章 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特征?(随机性、稀有性、重演性、可逆性、多方向性、相对有害性、平行性。)

2.什么是芽变?如何繁殖保存优良的芽变?为什么?

答: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植物芽的分生组织体细胞发生的突变。芽变一般表现在枝、叶、花、果及物候期、成熟期等特征和特性上。选择突变芽及其成长的枝,经过无性繁殖可以创造出新品种称芽变选种。繁殖保存优良的芽变有扦插 嫁接 压条等方法。 3.什么叫复等位基因?

答: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各个等位基因的总体 4.什么叫显性纯合致死?举例说明?

答:纯合显性致死(小鼠毛色遗传):黑色变为黄色,但无黄色纯合原因:突变的黄色基因AY对黑色基因a为显性,但AY具有致死的隐性

效应。 AY AY其胚胎在母体内即已死亡,只有AY a可存活。 5.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自交条件下的遗传表现?

答:1.基因突变表现世代的早晚和选出纯合体速度的快慢,

因显隐性而有所不同。2.体细胞突变:①.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当代个体以嵌合体形式表现出突变性状,要从中选出纯合体,需要有性繁殖自交两代。②.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当代为杂合体,但不表现、呈潜伏状态),要选出纯合体,需有性繁殖自交一代。 3.突变性状表现因繁殖方式和授粉方式而异: 6.如何对基因突变的真实性和显隐性进行鉴定?

答:基因突变的真实性鉴定方法:可将变异体与原始亲本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

高秆变为矮秆后代为高秆,则不是突变,由环境引起。显隐性进行鉴定: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区分,可利用杂交试验 加以鉴定。如:

突变体矮秆株×原始品种(高) ↓ F1高秆 ↓ ?

F2有高秆、也有矮秆, 说明该突变属于隐性突变。

7.如何利用花粉直感法估算基因突变率?以玉米甜质和粉质基因为例? 答:①.花粉直感:估算配子的突变率。 例:玉米 非甜Su 甜粒su P susu × SuSu

↓对父本进行射线处理 F1 大部分为Susu,极少数为susu

susu在当代籽粒上即可发现 (理论上全为Susu)。 如果10万粒种子中有5粒为甜粒,则 突变率 = 5/100000 = 1/2万 8.人类隐性突变率的估算?

类基因突变的检出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不易鉴定, 主要靠家系分析和出生调查。

? 隐性突变难以检出:因为常染色体上隐性性状的出现, 很可能是两个杂合体婚配的结果,而不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

9.基因突变频率与辐射强度和辐射剂量的关系?

答:基因突变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 提高总剂量可以提高 突变率 但过高剂量会引起不育、畸形、叶绿体突变率增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