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不管我们信佛有多虔诚,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否则,我们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而没有地方落实了。
297 禅诗·《忘惶》: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投子义青
298 当下是一个永恒的概念,当下不等于是这一念,这一念过去了,下一念还是当下,当下做得主,时时处处就能作得主。
299 禅诗·送僧之金陵: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雪窦重显
300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是因为有无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辛勤劳作和密切配合的结果。——净慧法师
301 禅诗·《憨山德清》:底事分明在己弓,不须向外问穷通。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302 佛言: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四十二章经》
303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
304 无知而愚蠢的人,对待自己好像仇敌一样。因为他行恶业,给自己身上带来了苦果。
305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注:诫劝禀教行人,须闻而思,思而修,不宜但贵口耳之学也。
306 悲心的特质是促使他人解除痛苦。它的作用是不忍心他人痛苦。它所显露出来的是仁慈与怜悯。
307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
308 禅诗·《赠琴僧》: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雪窦重显
309 喜心的特质是能为他人的成功感到快乐。它的作用是去除妒忌心。它所显露出来的是厌恶心的解除。
310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311 若作恶业已,覆之以善者。彼照耀此世,如月出云翳。此世界盲瞑,能得此者少。如鸟脱罗网,鲜有升天者。
312 如果我们不能守护自己的感官,像士兵守护各个城门一样,那么感官所接收的刺激将影响我们的心,而这颗心将随着外在的不同变化而变化。
313 人情味是帮助残疾者行动,鼓励懦弱者站起;是把自己多余的,给予那些缺少的人;是把自己的得意分给那些失意者。
314 外在顺随我们的心时我们就快乐,外在不如我们的意时,我们就不满而悲伤。人要守护自己的感官,调御自己的心如同象师驯象一般。
315 或复有人尽破一切戒。云何一切,谓四重法乃至七灭诤法。注:也有的人,把一切的戒律都破了,所谓一切戒律,就是四重法一直到七灭诤法。
316 或复有人诽谤正法甚深经典,及一阐提具足成就尽一切相无有因缘。注:有人诽谤正法和甚深的经典,还有毫无善根的一阐提,和佛法无因缘。
317 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无垢性品》 318 人情味是在漆黑的巷弄里,点亮自己门前的灯;艳阳高照时,摆—个茶壶;败绩的运动员回国时,到机场迎接;对正得意的朋友,讲忠告的话。
319 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四十二章经》
320 菩萨的行为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即上求智慧使自己成佛,下施慈悲心度化众生;菩萨应学习智慧自度,做公益事业,引导众生解脱。
321 云何一法应多所作?谓:于诸善法中不放逸,此一法是应多所作。云何一法是应当修?谓:可意俱行之身念,此一法是应当修。——《阿含经》
322 健康和平安,是人生最贵重的两大财富。能得其一都是大有福分之人了;二者皆得,必是修积了几世功德的神仙。——安忍
323 禅诗·《颂投子答月圆未圆》: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投子义青
324 禅诗·《好鸟关关知我意》: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大歇仲谦
325 博闻者,不知随文入观,惟图强记名言也。爱道者,不知道本即心,妄于心外取道也。
326 让我们都保有如莲花清净自在的心性,贪、嗔、痴自然不着于心,烦恼、痛苦也就不存在了。——选自《莲花菩提》
327 人是在有了邪念或不合伦理的行为之后,才需要文饰;有了不能自我接受的情形时,才需要雕琢;有了非分的冀求时,才会矫揉造作。
328 如转轮王所有轮宝不可思议,如来亦不可思议,法僧二宝亦不可思议,能说法者及闻法者皆不可思议,是名善解因缘义也。
329 平常心是道,并不是要你照漠不关心、得过且过的方式去生活,而是要过醒觉、有回应能力、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见所迷的生活。 330 善男子,我亦如是虽有所说不得先制,要因比丘渐行非法,然后方乃随事制之。乐法众生随教修行,如是等众乃能得见如来法身。 331 禅诗·《山居》: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丹霞子淳
332 健康和平安,是人生最贵重的两大财富。能得其一都是大有福分之人了;二者皆得,必是修积了几世功德的神仙。
333 有事尽心,无事静心,做事专心,过事忘心,俗事无心,杂事净心,乱事清心。
334 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惠能大师
335 激发悲心的原因是看见众生受苦时的无助样子。克制了残忍是它的成功;引起伤感则是它的失败。336 激发喜心的原因是看到了众生的成功。克制了厌恶是它的成功,引起作乐笑闹是它的失败。 337 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出家菩萨常作是观,或被打骂,终不加报,善巧方便,调伏其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338 平时不知不觉的那些心灵深处的丑恶卑俗,从理智上发现了,便是明心开悟;从情感上厌弃了,便是慧剑诛魔。
339 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340 人的本质就是完美,你之所以为你,正是因为是你,如果你一旦变成了“别人”,你已夭折。
341 《金刚经》云:“若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42 以有心奉持而无心物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不为动,毕尽寂寞不为休。
343 自在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唐朝——澄观大师
344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无动摇。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345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释: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直到现在,都被无明所遮蔽,因此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346 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解释:因失去真心,便为外境之物象所转移,所以就在万物中,见大见小,乃至一切。
347 波罗蜜,意即“到实相的彼岸”。六祖云:“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故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