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3.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 二、自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湘西 贵州 蒋介石嗡嗡 侦察 葫芦 山土坊 匪军 丢盔弃甲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 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3.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A、学生组织好语言自说; B、同桌交流,互相学说;

C、师指名学生发言,生完善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

2.首先,通过学习,你们认为“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

1.了解故事起因。

(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___”划出来。 A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学生可以分组思考并交流。

B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抓住重点词语归纳概括,教会学生归纳的方法。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

②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③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 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2.重点学习实施草帽计的经过。

(1)默读课文3、4段,小组交流: ①白军为什么会中计?说明了什么?

②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划出文中的成语,用心体会。

(2)教师点拨:

①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②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 (男生读课文第4段) ③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④你觉得贺龙的草帽计“神”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⑤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3)、交流分享,提升感悟 场面比较:

(1)你觉得那个场面描写得好?请谈谈你的理由,读出你的感受。 (2)请大家边听边想像画面,记住印象深刻的镜头。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说一说。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3.阅读《三十六计》。 板书设计

草帽计

贺龙 —— 神机妙算

前: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猜不透 听指挥 红军 扔草帽

后:拍手称快 称赞贺龙 神机妙算

白军 抢草帽 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眉开眼笑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2、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教师板书: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