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基本方略

高中物理解题基本方略(初稿) 作者:高诚

*****解决综合问题的基本思路∶Ⅰ、运动学观点;Ⅱ、动力学观点;Ⅲ、功能原理观点;Ⅳ、动量定理角度;Ⅴ、能的转化守恒。“五指法” ; 五指相连;攥紧为拳。

一运动学观点∶不问原因,只按表象的规律去分析处置。

㈠、渉及物理量∶⒈位移X(路程);⒉速度(速率)V;⒊加速度a;⒋时间t;⒌角度θ;

⒍ 角速度ω;⒎周期(频率f )T;等。

㈡、公式:⒈匀速直线运动:X=vt

****⒉匀加速直线运动:Vt=V0+a t ;X=V0t+ a t2 ;Vt2-V02=2 aX ; V=V? = (V1+V2) ;Sn-Sn-1=?=S2-S1=aT2 。 [注意:①、若是匀减速,则取a<0;②、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取V0=0; ③、若末速度为零,则取Vt=0,a<0,也可视为反方向的第②种情况。④、若自由落体,则取a=g、V0=0、X=h;⑤、若竖直上抛,则取(向上为正、抛出点为位移0点)a=-g、X=±h (物体在0点上方h>0、在0点下方h<0﹚] ﹡﹡﹡﹡⒊平抛运动:①、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②、两个方向的运动具有“同时性” 和“等时性” ;③、下落时间由h、g决定;抛出距离由h、g、V0决定;④“类平抛” 只是要由具体情况确定“g” 而已。

*⒋匀速圆周运动:ω=θ/t ;V=ωr (角速度一定时:V1∶V2 =r1∶r2;线速度一定时:ω1∶ω2=r2∶r1 ﹚

㈢、图像:种类:①X—t图像;②V—t图像;③F—t图像;④a—t图像;⑤F—X图像(在这里统一阐述);等等。

要素:①两轴意义;②图像与两轴交点﹙截距﹚的意思义;③“围成面积” 的意义;等。

联想:①不同图像之间的联系;②由某一图像想到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方向—物体形状大小等等。

㈣、注意∶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Ⅰ平行四边形法则、Ⅱ正交分解合成、Ⅲ三角形法则。 ②矢量的方向性(在一条直线上,要充分考虑其正或负)

③参考系选择问题、等时性问题、临界问题、对称性问题、时间过量问题、等。

二、动力学观点∶不但要注重表象,更要清楚原因,力求全面系统地处置问题。

㈠、渉及物理量:⒈力F;⒉质量m;⒊电场强度E;⒋电势差U;⒌电量q;⒍磁感应强

度B;⒎电流Ⅰ;⒏功率;⒐体积V;⑩密度ρ;等。

㈡、定律、公式:⒈牛顿三大定律;⒉核心公式F=m a;⒊万有引力F=Gm1m2/r2; ⒋库仑力F=kq1q2/r2;⒌电场力F=Eq;⒍安培力F=nIBL; ⒎洛仑兹力F=qVB

㈢、方程、方法:∑Fx=m a ?① [特殊的—当物体平衡时有∶∑Fx=0 ?① ∑Fy=0 ?② ∑Fy=0 ?② ]

(有时利用:①三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而平衡,这三个力必汇交于一点,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第三个力,方向与之相反。②推广:n个共点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第n个力,方向与之相反。﹚

方法:①根据具体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几个物体没有相对运动时,可以看作一个物体;若要求它们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则必须将它们相应的隔离);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岀相应的受力图(顺序是:一重、二弹、三摩擦、四电、五磁、六其它。);③适当选择坐标系,并对各力进行必要的分解(注意找准力与坐标轴的夹角);④据㈢中方程列方程组;⑤分析可解性,必要时找到辅助方程(据题给条件);⑥解方程组。

(另:①推理;②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处置。)

1

㈣、几个典型问题的处置∶

⒈超重、失重:①定性判断,只看加速度a的方向∶向上——超重;向下——失重。

②定量计算,F视-mg= m a ﹙F视等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或拉力。 加速度向上:a>0;加速度向下:a<0﹚

⒉组合体:无论是前后组合,还是上下组合,或是其它形式的组合,只要正确考虑了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独立处置它们各自的问题,彼此互不影响。(注意上下组合时,由于上面物体的压力作用,对下面物体的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的影响。) ⒊匀速圆周运动:F合=mV2/r ﹙或 =mω2r﹚

注意:①左边—物体受到诸外力的合力;右边—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②若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左边可能不是诸外力的合力(不作为要求)。

22222

⒋天体运动:mg=GmM/r =mV/r=mωr=m4πr/T=ma ﹙其中r是轨道半径﹚。 注意:①第一个等号,有条件相等;②辅助公式ρ=m/V ;V= πR3; ⒌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为“类平抛运动” 。

X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X=V0t 、(qU0= mV02 其中U0为加速电场电压﹚

Y轴方向—“类自由落体” 运动:g'=qE/m =qU/dm﹙U为偏转电场电压、d为宽度。)

⒍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洛仑兹力:F洛=qVB;由于F恒与V垂直,因此,只改变速度方向,不能改变速度大小,是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①应用公式:qVB=mv2/R=mω2R=m4π2R/T2= m a; ﹙时间求法:t=S/V和t∶T=θ∶2π θ是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角﹚ ②解题关键:Ⅰ是确定圆心位置;Ⅱ是搞定半径R。

③两个推论:Ⅰ是沿圆形有界磁场径向入射的粒子,必沿径向飞出;Ⅱ是以θ角沿直线有界磁场入射的粒子,必以θ角沿该直线飞出磁场。

④轨道半径R=mV/qB ;周期T=2πm/qB ﹙ 周期与轨道半径无关﹚

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①回旋加速器;②速度选择器;③霍耳效应(Ⅰ流量计、Ⅱ磁流体发电机)

⒏通电导线在寻轨上运动或通电线圈绕固定轴转动:加速过程—反电动势—动平衡。 ①“动力”是由外界通入的电流,受到的安培力F安=nIBL决定的力或力矩实现加速; ②“阻力” 是由反电动势(即电磁感应)决定的力或力矩,制衡这种加速,同时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

⒐处于匀强磁场中导体或线圈在导轨上。①有初速度V0运动:感生电流受到的安培力,促使其速度减小,同时把初动能转化为电能消耗在电路中(有摩擦时也要消耗),直至静止。②在外力F的作用下运动:速度V逐渐增大,当F=F安+f阻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m而平衡。

三、功能原理观点∶从做功、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的观点思考和处置问题。

㈠、涉及的物理量:⒈功;⒉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内能、电势能?) ㈡、公式:1. 功:W=FXcosθ(W=Pt;P=W/t;P=Fv﹚

2.动能定理: mV22- mV12=W动-W阻 ﹙适用于一个平面上的问题) 3.功能原理:E2-E1=W动-W阻;[适用于不在同一个平上的问题,E1是物体(或

系统)在初状态所具有的机械能;E2是物体(或系统)在末状态所具有的机械能;W动是从初状态到末状态的过程中,动力对物体系统所做的功(除保守力外);W阻是从初状态到末状态的过程中,阻力对物体系统所做的功(除保守力外)]。

3.机械能守恒定律:E2=E1 ﹙除保守力外没有其它力作功,或W合=0﹚

2

㈢ 解题方法∶①分清状态和过程,相邻两状态必与一个过程相联系﹙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

状态和过程﹚。②分别写出与一个过程相联系的初、末两个状态物体具有的机械能﹙或机械能和电势能之和);③搞清楚这个过程中动力做的功W动,阻力做的功W阻;④左边末状态与初状态的能量差;右边除保守力以外动力功W动减阻力功W阻。利用功能原理两者相等列出方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可视为功能原理的特例) 。 ㈣ 几种典型问题:

⒈动能定理的应用:如图所示,长木板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的物体A以初速度V0滑上木板,与木板相对滑动一段后,最终一起运动,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 两物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整个过程M相对于地面滑行的位移为S1,m相对于地面滑行的位移为S2,m在M上相对滑行的位移为L:

由动量守恒定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M应用动能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m应用动能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A损失的机械能:_______,所对应的功是:________;木板增加的机械能是_________,所对应的功是: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转化的内能(即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所对应的功是:__________; 由此你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动量定理:从物体(或系统)运动的量的变化及原因的角度思考和处置。

㈠、涉及的物理量:⒈冲量I;⒉动量P;

㈡、公式:I=FΔt=Δp=p2-p1=mV2-mV1 ﹙F是物体受到的合力或某方向上的合力, p、V是与F相对应的动量、速度。)

㈢题型应用:⒈动量定理:FΔt=mV2-mV1;(F是合外力;) ⒉动量守恒定律:P2=P1;[Ⅰ当物体(或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或合外力的冲量为零);Ⅱ或某方向上F=0﹙或I=0﹚;动量守恒。] ⒊弹性碰撞:①动量守恒;②动能守恒。 ⒋非弹性碰撞:①动量守恒;②动能不守恒。(碰撞后系统中物体速度不同) ⒌完全非弹性碰撞:①动量守恒;②动能不守恒。(碰撞后系统中物体速度相同) ⒍反冲:P1=P2=0

7. 动能和动量的数量关系:Ek=P2/2m

*****特别注意:上述诸式都是矢量式。简单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问题,都应事先规定正方向,与这个方向相同的为正;与这个方向相反的为负。然后再应用有关上式列方程。

五、能的转化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

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车辆以额定功率运动过程中:Pt-W阻=E2-E1; 讨论∶①若是启动过程,则式中E1=0;②若在同一个平面上,式中E1= mV12、E2= mV22 ③若阻力f恒定不变,则式中W阻=fX。

2.电流棒以初速度V0在导轨上运动(平面上): mV02=Q电+W阻

3.电流棒在某一高度h自由释放:mgh-(mgh'+ mVm2﹚=Q电+W阻

mgSinθ-﹙B2L2Vm/R+μmgCosθ﹚=0

4.在外力F(沿斜面方向向上)作用下,电流棒或线圈由静止沿斜面(磁场垂直斜面)向上运动:FS-﹙mgh+ mVm2﹚=Q电+W阻;

F—﹙B2L2Vm/R+μmgCosθ+mgSinθ﹚=0

3

1.(16分)如图所示,一固定在地面上的金属轨道ABC,其中AB长s1=1m, BC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37°,一小物块放在A处,小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现在给小物块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3m/s。小物块经过B处时无机械能损失(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小物块第一次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在BC段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3)若小物块刚好能滑到C处,求BC长s2。

C 37° v0 B A

2(16分)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个光滑弧形轨道,其末端水平,且与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光滑圆形轨道的最低端相切,并平滑连接。A、B两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细绳拴接在一起,在它们中间夹住一个被压缩的微小轻质弹簧。两滑块从弧形轨道上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当两滑块刚滑入圆形轨道最低点时拴接两滑块的绳突然断开,弹簧迅速将两滑块弹开,其中前面的滑块A沿圆形轨道运动恰能通过轨道最高点。B A 已知圆形轨道的半径R=0.50m,滑块A的质量mA=0.16kg,滑块

B的质量mB=0.04kg,两滑块开始下滑时距圆形轨道底端的高度R h 2

h=0.80m,重力加速度g取10m/s,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求:

(1)A、B两滑块一起运动到圆形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

图 力大小;

(2)滑块A被弹簧弹开时滑块B的速度大小;

(3)弹簧在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中弹簧对滑块A所做的功。 22A.(1)8.4N;(2)0;(3)0.72J 3.(16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轨道,轨道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垂直,其中bcd是一段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弧,c为最高点,弯曲段abcde光滑,水平段ef粗糙,两部分平滑连接,a、O与ef在同一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静止于a点,某时刻给物块一

3倍,之后4继续沿轨道滑行,最后物块停在轨道的水平部分ef上的某处。已知物块与水平轨道ef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经过c点时速度v的大小; (2)物块在a点出发时速度v0的大小;

b c d (3)物块在水平部分ef上滑行的距离x。

f e a

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物块沿轨道经过c点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其重力的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