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6—10章

是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第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但是这两方面是有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必然垮台。

4.美元危机是指由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严重,而引起美元对外汇率急剧下降.美国的黄金大量外流的经济过程;或指美元按固定比价与黄金兑换发生危机,也称美元信心问题。

5.借款总安排: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10个工业化国家(美.英.加.联邦德国.法.意.荷.比.瑞士.日)1961年11月签定并于1962年10月生效的借款协议。签定该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从美国以外的9国借入款项以支持美国,缓和美元危机,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6.货币互换协定是指美国与其他14个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签定的彼此间在规定的期限内和规定的金额幅度内利用双方的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和稳定汇率的一种协议。

7.黄金双价制(Two-tiEr GolDPriCESystEm):指1968年3月美国被迫实行的黄金市场两种价格的制度。即各国官方结算时仍使用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价,而私人购买黄金的价格则完全由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其目的在于减少美国的黄金储备的流失和缓和美元危机。黄金双价制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开始。

8.二十国委员会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下设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委员会”。该委员会专门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处理威胁货币体系的突发事件等。由于这个委员会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20国组成,所以称为“二十国委员会”。1974年,该委员会被“理事会关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临时委员会”(简称“临时委员会”)代替。

9.欧洲货币单位(ECU)是按“一篮子”原则由共同市场各国货币混合构成的货币单位,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其定值办法是根据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在共同市场内部贸易所占的比重大小,确定各国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的加权数,并用加权平均法逐日计算其币值。

10.替代帐户(SuBstitution ACCount)是国际货币基金设立的一个特别帐户,以特别提款权为计算单位,其目的在于鼓励各国中央银行将其保有的过剩的美元储备,存入这一帐户,然后由“国际货币基金”运用吸进的美元买入美国财政部的长期债券,所得的收益以某种方式偿还给开有替代帐户的国家。这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吸收过剩的美元储备供给,并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但实际上替代帐户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自1980年IMF汉堡会议以来,替代帐户的改革建议被无限期地搁置起来。 四.简答题

1.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对国际货币事物进行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包括:(1)各国采取怎样的货币本位;(2)通过怎样的机制实现各国的汇率稳定;(3)各国应采取怎样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4)如何增加国际清偿力的供应。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1)各国国内实行金本位;(2)汇率制度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3)国际收支具有完全的自动调节功能,调节具有自发性(无需政府干预),调节具有对称性。崩溃的原因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黄金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国,黄金生产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对国际货币事物进行监管与协调;实行黄金与美元.美元与各国货币的“双挂钩”,人为建立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限制,但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限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特里芬难题,美国赤字过大。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汇率相对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政府干预在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外部均衡的重要性高于内部均衡;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国别政策的自主性较差。

4.牙买加体系的内容:黄金的非货币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汇率制度多样化;储备货币的多样化。 对牙买加体系评价:灵活的汇率制度,更能顺应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

29

汇率政策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节具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工具;在多数国家,内部均衡问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国际政策的协调性有所下降;汇率的频繁波动,对国际投资和贸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各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依然存在。 5.理论依据: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1)在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之间,维持固定汇率乃至共同采用一种货币,将可获得货币效率收益:通过减少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2)货币区域化也使区内各国付出成本:经济稳定性下降,因为固定汇率或共同货币安排使各国运用汇率和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稳定的独立性受到明显制约。

(3)货币区域化的收益和成本,与区内各国的生产要素是否能够充分自由流动.通货膨胀率是否比较接近,产品是否多样化,以及各国是否能够对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及时协调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反映了各国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是决定货币区能否成功建立的基本标准。

6.(1)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2)1972-78年间的联合汇率浮动;(3)1979-98年的欧洲货币体系;(4)1999年以后的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五.论述题

1.促进欧盟的经济增长与全面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挑战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将推动全球范围内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发展。

2.现状:1998年日本提出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动议;东盟与中.日.韩“10+3”会议;中国与东盟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亚洲货币单位”.亚洲国家联合钉住汇率安排等新动议

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尚需要克服诸多障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