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原理与应用》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一天提前2分钟。( ╳ )
2、GPS卫星的核心设备是双叶太阳能板,以保证卫星的正常工作用电。( ╳) 3、GPS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共9个站组成。( ╳ )
4、在GPS系统中,启用备用卫星以代替失效的工作卫星的职能,由监测站执行。(╳ ) 5、在GPS系统中,卫星的星历是通过监测站注入的。( √ )
6、GPS用户设备的核心设备是原子钟,为GPS测量提供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 ) 7、利用单频接收机可以消除或削弱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的延迟的影响。( ╳ ) 8、对于平方型接收机,其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掌握测距码的结构;而对于码相关型接收机,可以不必掌握测距码的结构。( √ )
9、在GPS测量中,描述卫星的运行位置和状态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 )
10、在GPS测量中,表达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和处理GPS观测成果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 )
11、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ε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 )
12、以春分点为参考点,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系统称为世界时。( ╳ )
13、瞬时天球坐标系和瞬时地球坐标系的原点相同,X轴指向相同,但Z轴指向不相同。( √ )
14、测站对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在WGS-84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中表示最为方便。( ╳ )
15、新北京54坐标系大地原点与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C80)的相同,椭球轴向与C80椭球轴指向相同,椭球参数与旧54坐标系的椭球参数相同。( ╳ )
16、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具有地方性;而平太阳时均以平太阳为参考点,但具有世界性。( ╳ )
17、协调世界时是一种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秒长的不连续的时间系统。() 18、GPS时属于原子时系统,其秒长和原点与国际原子时的相同。( ╳ ) 19、在世界时UT0中引入了极移改正和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由此得到的世界时,相应表示为UT1和UT2。( √ )
20、卫星的真近点角是在轨道平面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角角距。该参数为时间的函数,它确定了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位置。( √ )
21、升交点是当卫星由北向南运行时,其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一个交点。( ╳ ) 22、在GPS定位中,轨道平面坐标系的x轴指向升交点,y轴垂直于x轴指向地极北方向,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 )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教研室 余学祥 吕伟才 编
.5.
《GPS定位原理与应用》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23、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都属于实时星历,只是后者的精度比前者高。( ╳ ) 24、载波相位观测,是测量接收机接收到的、具有多普勒频移的载波信号,与接收机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 )
25、全球定位系统采用双程测距原理。(╳)
26、一般来说, GDOP值越大,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越合理;反之,所测卫星的分布越差。(╳)
27、一般而言,采用伪距法进行绝对定位时,至少要同步观测到4颗GPS卫星。(√ )
28、差分技术的目的是消除公共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 )
29、在GPS测量中,卫星的轨道误差以及测站的多路径效应误差都属于系统误差( √ )
30、与绝对定位相比,相对定位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采用了求差这一数学处理方法而取得的。( ╳)
31、与绝对定位相比,相对定位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两测站上的公共误差具有相关性而取得的。(√ )
32、由于同一卫星的星历误差,对不同测站的同步观测量的影响具有偶然性性质,因此在两个或多个测站上对同一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仍不能减弱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