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免疫学习题

II型超敏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 II、IV型超敏反应

19.能使胎儿或新生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 A.免疫抗体IgM B.免疫抗体IgG C.亲细胞性IgE抗体 D.天然IgM

天然IgG

20.III型超敏反应的始动因素是:

碱性粒细胞浸润 致敏淋巴细胞浸润

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内皮细胞上沉积 免疫复合物凝集活化血小板 NK细胞浸润

21.脱敏注射可以用于:

对异种血清过敏,又必须使用的个体

血清病患者

对某种食物过敏患者 支气管哮喘患者

青霉素皮试阳性者 [B型题]

A.组胺 B.白三烯(LT) C.前列腺素 D.激肽 D.内啡肽

1.贮存在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的介质;

2.引起支气管持续痉挛的主要介质 3.合成能被阿司匹林阻断的介质

A.花粉 B.油漆 C.自身变性的IgG D.Rh抗原 E.内啡肽 4.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5.可引起I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6.可引起II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7.可引起IV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A.速发型超敏反应 B.迟发型超敏反应 C.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 D.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E.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8.I型超敏反应又称 9.II型超敏反应又称 10.III型超敏反应又称

11.IV型超敏反应又称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过敏性鼻炎 C.全身性红斑狼疮 D.支原体肺炎 E.接触性皮炎

12.属于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3.属于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4.属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属于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A.自身变性的IgG B.DNA-抗DNA复合物 C.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抗体 D.免疫血型抗体 E.组织胺 16.与过敏性休克有关

17.与格雷夫斯病(Gyaves病)有关 18.主要与全身性红斑狼疮有 19.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 [C型题]

A.IgG B.补体

C.两者均有关 D.两者均无关 1.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2.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3.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4.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5.青霉素可以引起 6.结核菌素可以引起 7.ABO血型抗原可以引起 8.花粉可以引起

A.吞噬细胞 B.Tc细胞 C.两者均有关 D.两者均无关 9.I型超敏反应 10.II型超敏反应 11.III型超敏反应 12.IV型超敏反应 [X型题]

1.支气管哮喘

A.具有个体差异

B.K细胞、巨噬细胞也参与其发病机制 C.可出现单个核细胞浸润性炎症

D.患者可出现Authus反应

E.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了发生机制 2.补体可参与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格雷夫斯(Graves)病 3.IgE

A.与嗜碱性粒细胞有高度亲和力

B.是肥大细胞产生的重要免疫球蛋白 C.在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D.与内啡肽释出有密切关系

E.分子量最大的Ig

4.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

A.Graves病 B.过敏性休克 C.全身性红斑狼疮 D.新生儿溶血症 E.肾小球肾炎

5.II型超敏反应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是 A.ADCC作用

B.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C.IgG与循环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通过调理作用促进靶细胞溶解破坏 D.抗原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使其沉积在局部组织

E.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使靶细胞发生溶解 6.接触性皮炎

A.经皮肤致敏引起

B.其发生与IL-2、IFN-?和TNF-?有密切关系 C.主要由小分子化学物质引起

D.通常在接触变应原后几个小时内出现 E.局部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

7.关于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 A.白三烯由花生四烯酸降解形成 B.前列腺素主要与平滑肌持续痉挛有关 C.缓激肽是激肽原降解产物

D.与肝素结合的组胺是无活性的

E.磷脂酶D可以破坏血小板活化因子 8.新生儿溶血症

A.发生于母亲为Rh+而胎儿为Rh-的情况下 B.发生于母亲Rh-而胎儿为Rh+的情况下

C.是由母体内的天然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 D.是由母体内IgG类抗Rh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 E.可于产前72h给胎儿注射抗Rh抗体进行预防 9.与I型超敏反应发生、发展有关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LAK细胞

10.可引起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接触性皮炎

C.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血管内溶血 D.荨麻疹

E.肾小球肾炎

11.II型超敏反应中的效应细胞主要包括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Tc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血小板

12.在III型超敏反应中,哪些作用与组织细胞损伤有关 A.激活血小板,形成微血栓 B.Th1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

C.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局部组织 D.激活补体,产生炎症介质 E.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 三、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

2、I型超敏反应的迟发相 3、新生儿溶血症

4、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 5、Arthus反应

6、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四、问答题

1、试述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试述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试述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4、试述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5、比较I、II、III、IV型超敏反应的的特点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2.组织损伤 功能紊乱 3.半抗原 免疫原 4.抗毒素 脱敏

5.细胞毒型 细胞溶解型 6.I IV 7.IgM IgG 二、多选题

[A型题]

1 C,2 A,3 D,4 B,5 B,6 E,7 E,8 E,9 C,10 A,11 D,12 C,13 C,14 D,15 C,16 C,17 C,18 D,19 C,20 C,21 A [B型题]

1 A,2 B,3 C,4 A,5 D,6 C,7 B,8 A,9 C,10 E,11 B,12 B,13 A,14 C,15 E,16 E,17 C,18 B,19 A [C型题]

1 D,2 C,3 C,4 D,5 C,6 D,7 B,8 A,9 D,10 A,11 A,12 B

1 AE,2 BC,3 AC,4 ADE,5 ACE,6 ABCE,7 ACE,8 BD,9 AD,10 BC,11 ABD,12 ACDE [X型题]

三、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后,发生导致机体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I型超敏反应的迟发相:发生在接触抗原后6-12小时,可持续数天,这种反应主要由I型超敏反应时肥大细胞或嗜碱性受刺激后新合成的脂类介质如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

3、新生儿溶血症:主要由母子间Rh血型不合引起,为Rh-母亲针对Rh+的红细胞(如分娩、输血等)产生抗Rh抗原的IgG类抗体,该类抗体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红细胞结合,发生II型超敏反应,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 4、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II型超敏反应,针对组织细胞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与组织细胞结合后,并不引起组织细胞破坏,而是刺激该细胞的功能,导致功能紊乱,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

5、Arthus反应:是一种实验性局部III型超敏反应,用马血清经皮下反复免疫家兔,数周后再次注射马血清,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

6、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胞内寄生菌、病毒和某些真菌感染时,可使机体发生IV型超敏反应,由于是在传染过程中发生的,所以称为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四、问答题

1、试述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答案:I型超敏反应是由(变应原)特异性IgE介导的、通过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而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分致敏和效应二个阶段阐述

(1)致敏阶段:具有过敏体质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IgE类特异性抗体,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IgE Fc段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效应阶段:当处于致敏状态的个体再次接触相应的变应原时,变应原与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性IgE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发生脱颗粒和膜代谢改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导致机体功能紊乱。

(详细过程和细节见内容提要p?) 2、试述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答案:II型超敏反应是由针对组织细胞上抗原的IgG和IgM类抗体介导的、通过激活补体、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导致的组织损伤。

(1)抗组织细胞表面抗原的IgG或IgM类抗体的来源

(2)抗体与组织细胞表面上抗原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另外尚有刺激型II型超敏反应,当抗体与组织细胞上抗原结合后,不是造成组织损伤,而是刺激其功能,导致机体功能紊乱。

(详细过程和细节见内容提要p?)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