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机体对自身组织不能产生免疫损伤 D.放疗后机体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
E.病毒感染的同时机体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 8.记忆性T细胞的特征
A. 记忆性T细胞比na?ve T 细胞更易激活,所需抗原浓度较低; B. 记忆性T细胞对协同刺激信号的依赖性较na?ve T 细胞低; C. 记忆性T细胞分泌的CK更多,且对CK更敏感;
D. na?ve T 细胞寿命短,记忆性T细胞寿命长, CK(IL-15)维持其生存; E. 记忆CD8T细胞的维持无需CD4T细胞辅助。
9. 记忆性B细胞的特征
A.记忆性B细胞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其数量增长为na?ve B细胞的10 ?100倍; B. 产生抗体的量及其亲和力增高;
C. 抗体类型转换,记忆性B细胞表达膜IgG、IgA、IgE;
D. 抗原递呈能力增强:记忆性B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较na?ve B细胞高,BCR亲和力高; E. FDC表面捕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是维持B细胞记忆的重要分子基础。 10.TCR多样性的机制 A. 组合多样性 B.连接多样性 C. 体细胞高频突变 D.受体亲和力成熟 E.受体类别的转换 11.BCR(Ig)多样性的机制 A. 组合多样性 B.连接多样性 C. 体细胞高频突变 D.亲和力成熟
E.抗体类别的转换 三、名词解释 1. 免疫耐受
2. 耐受原
3. 细胞克隆排除学说 4. 低区带耐受 5. 高区带耐受 6.中枢耐受 7.外周耐受 四、问答题
1.何谓免疫耐受性?认识免疫耐受有何意义? 2.试述免疫耐受维持与终止的条件? 3.T细胞和B细胞形成的免疫耐受有何特点? 4.试述免疫耐受的发生机制?
5.试述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因素? 6. 简述TCR、BCR(Ig)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特异性 获得性 排他性 多样性 记忆性 转移性 耐受性 特异性 记忆性 耐受性 2.TCR BCR(Ig) TCR BCR(Ig)
3.组合多样性 连接多样性 体细胞高频突变 4.组合多样性 连接多样性 5. 抗原 特异性
6. 正免疫应答 低带耐受 高带耐受
+
+
7. 中枢耐受 外周耐受 8. 抗原 特异性 记忆性
9. 抗原性质 抗原的剂量、抗原免疫途径和刺激的持续时间 10.抗原 潜伏期 抗原特异性 免疫记忆
11. 免疫原性 致耐受原性 耐受原 正相免疫应答 12. 易 不易 免疫抑制 二、多选题 [A型题]
1.D 2.C 3.A 4.D 5.A 6.B 7.D 8 .E 9.D 10 .D 11.C 12.A 13.B 14.C 15.C 16.B 17.B [B型题]
1.C 2.A 3.C 4.A 5.B [C型题]
1.B 2.A 3.A 4.A 5.C
[X型题]
1.BCD 2.ABCD 3.BDE 4.ABCDE 5.ABCE 6.ABCD 7.AC 8.ABCDE 9.ABCDE 10.ABC 11.ABCDE 三、名词解释
1.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后所表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对其他抗原仍能产生免疫应答。 2.耐受原:能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
3.细胞克隆排除学说:在胚胎期或新生期接触抗原,处于未成熟阶段的T,B细胞克隆不产生应答,而是被清除或抑制,导致免疫耐受.
4.低带耐受:过低剂量的TD抗原导致的T细胞产生耐受
5.高带耐受:过高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