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唐雎不辱使命》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怒气)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长跪而谢之(连词,表修饰)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13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经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

14

12.彗星袭月(古:扫过。今:袭击) 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乙】 一、通假字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5

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3.(10分)阅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答题。 (1)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

(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3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个回答,既缓和了秦王恃强凌弱的歧视,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辩,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抓住关键句子。“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可见故事的主要矛盾是秦王欲占有安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可见最后的结果是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人物的言行。第三段中唐雎先是用“布衣之怒”坚决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然后用“挺剑而起”表明

1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