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习题

建筑环境学习题 第1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高,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 和美观性四方面。

2.通过学习“建筑环境学”,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了解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

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3.通过学习“建筑环境学”,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掌握改变或控制 的

基本方法和原理。

4.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高,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

包括: 、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四方面。

5.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高,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

包括安全性、 、舒适性和美观性四方面。

6.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高,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

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和 四方面。 7.“建筑环境学”的英文名为: 。

8.通过学习“建筑环境学”,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

人工微环境的。

二.综合题

1.试论述和分析“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2.做一些热湿环境实验并加以分析,例如: 1)挂窗帘的影响

2)墙体的热响应(注意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不同) 3)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和辐射在建筑热环境中的作用 4)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的区别 5)攀藤植物对墙体热过程的影响 6)不同下垫面对微气候的影响 7)不同小区布局对小区风场的影响

1

8)不同建筑设计的自然通风效果

9)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10)???

3.做一些场所的CO2浓度的现场实测和IAQ问卷调查分析。 4.做一些光环境的现场实测和分析调查

5.做一些噪声环境的现场实测和分析调查,例如: 1)交通噪声对不同楼层的影响

2)不同窗类型、建筑构件对环境噪声的衰减作用 3) 试试不同隔音或减噪措施的效果 6.做一些与热感觉有关的实验并进行分析

7. 对一些有亲身体验的与热感觉有关的现象进行分析 8.对一些有亲身体验的与光环境有关的现象进行分析

9. 分析光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之间的关系或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些检索和综述 10.对劳动卫生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综述 11.对“风水”学的初步分析

12.文献综述与分析:目前IAQ问题的研究焦点有哪些?有哪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13. 对研究长期在空调环境中逗留人员的健康问题的文献进行综述(SBS问题、IAQ或热环境的影响)

14. 协助老师做一些有关建筑环境模拟或实验研究的工作并写出工作报告 15. 任何你感兴趣的有关建筑环境的话题

第2章 建筑外环境

一.选择题

1. 一般气象台站记录的风速都是当地( )

A.2m高处的风速 B.5m高处的风速 C.10m高处的风速 D.12m高处的风速 2. 我国各地气温的年较差 ( )

A.自南向北、自内陆到沿海逐渐增大 B.自南向北、自沿海到内陆逐渐增大 C.自南向北、自内陆到沿海逐渐减小 D.自南向北、自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小

2

3.不考虑季节因素,上海(东经121°26′)与喀什(东经75°59′)两地的标准时差为( )

A.3小时2分钟 B.2小时58分钟 C.2小时54分钟 D.2小时52分钟 4.夏至日这一天的赤纬为( )

A.-23.5° B.0° C.+23.5 ° D.+90° 5.不考虑季节因素,喀什(东经75°59′)与北京标准时间相差( ) A.2小时59分 B.2小时56分

C.2小时48分 D.2小时34分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 ) A.太阳位置 B.太阳高度角 C.太阳方位角 D.赤纬 7.室外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室外空气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热的多少而引起的 B.室外空气与地面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引起的 C.室外空气与天空之间的有效辐射换热而引起的

D.室外空气与周围建筑物外表面之间的长波辐射换热而引起的 8.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趋势与气温日变化趋势( ) A正好同步,即相对湿度与气温同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

B.正好相反,即气温最高时,相对湿度最小,气温最低时,相对湿度最大 C.存在相位差,即相对湿度峰值滞后气温最大值约6小时 D.存在相对差,即相对湿度峰值超前气温最大值约6小时 9.降水性质包括( )

A.降雨量、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 B.降雪量、降雪时间和降雪强度 C.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现象 D.降水量、降水时间和降水强度 10.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造成赤道和两极间的温差,引发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做( )

A.大气环流 B.季风 C.地方风 D.海陆风 11.太阳位置常用两个角度来表示,即( )

A.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时角 B.赤纬和太阳时角 C. 赤纬和太阳方位角 D.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

3

12.某时刻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称为( )

A.太阳方位角 B.太阳高度角 C.太阳时角 D.赤纬

13.若垂直于太阳射线方向的直射辐射强度为IN,则建筑物水平面上接受的太阳直射辐射

强度IDH的计算式为( )

A.IDH?INcos? B.IDH?IN/cos? C.IDH?INsin? D.IDH?IN/sin? 14.冬至日这一天,赤纬d为( )

A.+90° B.+23.45° C.0° D.-23.45°

15.对南北方向的板楼建筑,如果要求日照时间同为2小时,则长春、北京和上海地区的日照间距系数d/h的关系是( ) A.(d/h)长春 >(d/h)北京 >(d/h)上海 B.(d/h)北京 >(d/h)长春 >(d/h)上海 C.(d/h)长春 >(d/h)上海 >(d/h)北京 D.(d/h)北京 >(d/h)长春 >(d/h)上海 16.地球表面处的法向太阳直射辐射强度( ) A.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 B.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

C.先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 D.先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达到最小值后,又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 17.北京、昆明和拉萨三城市的大气压力B 的关系是( ) A.B拉萨>B北京 >B昆明 B.B拉萨>B上海 >B昆明 C.B拉萨>B昆明 >B北京 D.B昆明>B拉萨 >B北京 18.关于城市的热岛强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天热岛强度大于夜晚热岛强度 B.日平均热岛强度大于夜晚热岛强度 C.夜晚热岛强度大于白天热岛强度

D.热岛强度的大小仅与城市所在地点有关,与城市规模无关

4

二.填空题

1.描述风特征的两个要素是 。 2.当地真太阳时为正午12:00时,时角为 。 3.大气透明度P值越接近于 ,说明大气越清澈。 4.日落时的太阳高度角为 。

5.若冬至日日照时间相等,则南北楼间距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 。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将我国划分为五个区,即严寒地区、寒冷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 7.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层,经过 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

态水分,称为降水。

8.北京时间与世界时相差 小时。

9.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 之间的夹角。 10.表示降水水性质的量有 、降水时间和降水强度。 11.当地真太阳时为上午10:00时,时角为 。

12.所谓热岛强度是指热岛中心气温与 附近郊区的气温之差。 13.对于需要同一日照时间的建筑,南北楼相邻建筑的日照间距随地理纬度的 而增大。

14.刚刚日出时的太阳高度角为 。

15.日照是指物体表面被太阳光 的现象。 16.大气边界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 。 17.春分那天,赤纬δ为 。

三.名词解释

1.气温的年较差 2.降水

3.太阳高度角 4.热岛强度 5.赤纬

6.太阳方位角 7.纬度

8.气温的日较差 9.大气环流

5

10.经度 11.室外气温 12.大气压力 13.相对湿度 14.太阳时角 15.大气透明度 16.太阳常数 17.风场 18.日照 19.终日日影 20.永久日影

四.简答分析题

1.简述晴朗日时,室外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是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3.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的改变?为什 么?

4.简述城市微气候的主要特点。

5.简述晴朗日时,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6.简述到达地面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随时间、季节和地点的变化规律。为什么? 7.试述室外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并分析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表温度的改变,还是地 表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的改变。

8.试述晴朗日时,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步的 原因。

9.试论述和分析晴朗日时,室外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10.简述城市微气候的主要特点。

11.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12.为保证日照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要求的最小住宅楼间距是否相同?为什么?

13. 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14.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15.请推出式(2-3),以强化对几个太阳角的理解

16.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17.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18.什么是“逆温层”?试分析逆温层的形成机理以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6

第3章.建筑热湿环境

一.选择题

1.玻璃窗上内挂白色窗帘,可以有效地减少( ) A.太阳辐射热量进入室内 B.人体表面的辐射热量进入室内 C.建筑物表面的辐射热量进入室内 D.一般工业热源的长波辐射热量进入室内

2.由于重型墙体的蓄热能力比轻型墙体的蓄热能力大得多,因此其得热量峰值相对于外扰波动峰值的( )

A.衰减较小,而延迟时间较长 B.衰减较大,延迟时间也较长 C.衰减较小,延迟时间也较短 D.衰减较大,而延迟时间较短 3.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 )

A.房间的构造、室内人员的活动特性和热源的特性

B.房间的构造、室内人员的活动特性和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C.室内人员的活动特性、热源的特性和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D.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和热源的特性

4.对于太阳辐射,非透明围护结构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其( )

A.吸收率越高,反射率也越高 B.吸收率越低,反射率也越低 C.吸收率越高,反射率越低 D.吸收率越低,反射率越高 5.目前,我国标准透光材料采用的是( )

A.6mm厚的普通玻璃 B.5mm厚的普通玻璃 C.3mm厚的吸热玻璃 D.3mm厚的普通玻璃

6.如果室内的湿表面水分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显热量蒸发的,而无其它的加热热源,即是一个绝热过程,则室内的( )

A.显热量减少,潜热量增加,总得热量也增加 B.显热量增加,潜热量减少,但总得热量不变 C.显热量减少,潜热量增加,但总得热量不变 D.显热量增加,潜热量减少,总得热量也减少

7

二.填空题

1.对于太阳辐射,非透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粗糙度越 ,其吸收率就越高。 2.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瞬态总得热量等于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传热得热量与 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 得热量之和。

3.在同一时刻,一个建筑物的屋顶、各朝向的外墙表面有着 综合温度值。4.围护结构的热容量越大,蓄热能力就越大,则周期性变化的温度波的波幅衰减 就 。

5.我国空调设计规范推荐使用的两种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是 和冷负荷系数法。

6.某时刻在各种内外扰作用 叫做该时刻的得热。 7.如果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上的水蒸气分压力 该断面所对应的饱和水蒸 气分压力,在此断面上就会有水蒸气凝结。

8.非透光围护结构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越 。 9.由于围护结构存在热惯性,因此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与外扰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

10.我国空调设计规范推荐使用的两种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是 和谐波反应法。

三.名词解释

1.热负荷 2.遮阳系数 3.冷负荷 4.稳态计算法 5.得热

6.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7.遮挡系数 8.空气渗透

四.简答分析题

1. 内外遮阳设施效果哪种好?为什么?试进行分析与比较遮阳设施设置在透光外围护

结构内侧和外侧,对透过透光外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的影响。 2.室内照明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为什么? 3. 玻璃温室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4.试分析为什么在计算夏季空调负荷时一般不考虑渗透风负荷?而在计算冬季采暖负荷时一般都要考虑渗透风负荷?

8

5.室内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为什么? 6.试定性分析冷负荷的形成过程及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7.试定性分析维持相同的室内热湿参数,辐射板空调方式与常规送风空调方式需要的冷负荷是否相同。

8.什么是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如何考虑长波辐射对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影响?同一建筑物朝向不同的的外墙表面,其综合温度值是否相等?

9.为什么冬季采暖房间必须考虑渗透风负荷?

10.简述太阳辐射通过玻璃窗而成为房间得热的过程。

11.试述什么是得热,什么是负荷,并分析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12.简述冬季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的原因。

13.Low-e玻璃窗的总传热系数为什么会很低?试分析Low-e膜能有效降低透光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原因。

14.试分析为什么冬季往往采用稳态计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 法计算空调负荷。

15.试综合分析和论述Low-e膜能有效降低透光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原因。

16.什么是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如何考虑长波辐射对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影响?同一建 筑围护结构,其材料相同,但朝向不同的外墙表面,在同一时刻其综合温度值是否相等?为什么?

17.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18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19.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20.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21.围护结构内表面上的长波辐射对负荷有何影响? 22.夜间建筑物可通过玻璃窗长波辐射把热量散出去吗?

23.如果一个由6面实体墙(包括楼板)围合的房间室内温度恒定,把几面实 体墙的得热叠加,再加上室内热源得热与渗风得热,就等于房间的冷负荷吗?

24.如果有两套户型设计一模一样的公寓,但一个主要窗户朝东,另一个朝 西,两套公寓夏季的热环境条件有何区别?

25.某房间分别采用传统的送风空调方式和冷却吊顶辐射板空调方式。问:在保持室内温湿度相同时,两种空调方式的室内冷负荷是否相同?为什么?

26. 某房间分别采用传统的送风空调方式和地板热辐射空调方式。问:在保持室内温湿度相同时,两种空调方式通过外墙的显热失热量是否相同?为什么?

9

五.计算题

1.有一建筑物的外墙表面由红砖砌筑,没有外抹灰;平顶屋表面为白石子面层。水平面

的太阳辐射强度为200 W/m,垂直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为140 W/m,设红砖的吸收系数为0.70,白石子表面的吸收系数为0.60,外表面传热系数18.6 W/m·k,上午10:00点整时测得平顶屋表面的白石子面层温度为36℃,若忽略长波辐射的影响,问: (1)外墙和屋面的太阳辐射等效温度值各为多少℃? (2)上午10:00点整时室外空气温度为多少℃?

2.有一建筑物的外墙由红砖砌筑,没有外抹灰,当太阳辐射强度为150W/m,气温为30℃

时,太阳辐射等效温度值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分别为多少℃?又当外表面贴上白瓷砖后,在同样情况下,太阳辐射等效温度值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又各是多少℃?(设红砖的日射吸收系数为0.70,白瓷砖的日射吸收系数为0.40,外表面传热系数为18.6W/ m·k,不考虑长波辐射的影响)

2

3.设上海市夏季13:00点时的室外气温为33.5℃,水平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为912W/m,

2

东向垂直面太阳辐射强度为169 W/m,设墙体吸收系数为0.55,屋顶吸收系数为0.75,

2

外表面传热系数为18.6 W/m·k,若考虑长波辐射的影响,并取常规经验值。试求: (1)夏季13:00点时上海地区建筑物屋顶和东墙的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 (2)夏季13:00点时上海地区建筑物屋顶和东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2

22

2

2

第4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一.选择题

1.随着环境空气温度的升高,人体的显热散热量( )

A.越少,潜热散热量也越少 B.越多,而潜热散热量越少 C.越多,潜热散热量也越多 D.越少,而潜热散热量越多 2.1clo干燥服装被汗液湿润后,其热阻值( ) A.小于1clo B.仍等于1clo C.大于1clo,小于2clo D.大于2clo

3.ISO7730对PMV-PPD指标的推荐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人群中允许有( ) A.5%的人感到不满意 B.10%的人感到不满意 C.15%的人感到不满意 D.20%的人感到不满意

二.填空题

1.当被汗润湿时的服装热阻为1clo,则在干燥后其热阻会 。 2.决定人体代谢率的最显著因素是 。

10

3.当活动强度一定时,人体的发热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近似看作是 。 4.环境空气温度越 ,人体的显热散热量越少。 5.1 clo= m·k/W。

6.当一个人步行时的服装热阻为1 clo,则静止时,其服装热阻会 。 7.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包括对流、辐射和 。 8.热感觉是人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 描述。 9.1 met= W/m。

10.在高温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偏高会 人体的热感。

2

2

三.名词解释

1.热感觉 2.人体代谢率 3.有效温度 4.热舒适

5.服装热阻Icl

四.简答分析题

1. 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人体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 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冷”与“热”是什么概念?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感觉?湿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

3.某办公室设计标准是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65%,风速0.25m/s。如果最低只能使温度达到27℃,相对湿度仍然为65%,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该空间能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的舒适度?(试想两种办法)

4.人体处于非热平衡时的过渡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其热感觉描述是否适用PMV指标?PMV在描述偏离热舒适状况时有何局限?

5.为什么要有TSV和TCV两种人体热反应评价投票? 6.HIS、WCI与PMV、PPD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7. 动态热环境与稳态热环境对人的热感觉影响有何差别,原理是什么? 8. 你自己对“舒适”和“中性”之间的关系有何切身体会?

9. 冬季采暖时,同样的地面温度,赤足行走时,为什么木地板表面比混凝土表面给人的感觉更温暖?而夏季空调时,若地面温度相同,为什么赤脚走在混凝土表面比赤脚走在木地板表面给人的感觉更凉爽?

10.人的热舒适感主要受哪些客观环境因素影响?

11.一座有空调的电影院,夏季空气温度维持在22℃,观众穿短衫、短裤和凉鞋感到舒适;而冬天维持在23.8℃,原来的观众都要穿长袖厚衣裤才感到舒适。为什么?

12.人体处于非热平衡的过渡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为什么?

13.试综合分析环境参数对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影响。

11

14. 简述热“中性”状态的概念。

15.人体处于非热平衡的过渡状态时的热感觉描述是否适用PMV指标?为什么? 16.使用人体热舒适方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7.简述室内相对湿度对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影响。

18.试解释PMV指标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感觉描述的原因

19.人体处于非热平衡的过渡状态时的热感觉描述是否适用PMV指标?为什么? 20.人体处于非热平衡的过渡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为什么? 21.为什么PMV指标只能用于人体处于稳态热环境中的热舒适评价?

第5章.室内空气品质

一.选择题

1.氡气是天然存在的无色、无味、( )

A. 挥发的放射性气体 B. 非挥发的放射性惰性气体 C. 挥发的放射性惰性气体 D. 非挥发的放射性气体 2.表征过滤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 )

A. 过滤效率、容尘量 过滤速度 B. 过滤速度、压力损失 容尘量 C. 过滤效率、压力损失、容尘量 D. 过滤效率、过滤速度、压力损失 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提出浓度限量要求的室内污染物为下列5 项:( )

A. 氨、苯、游离甲醛、二氧化碳、氡 B. 氨、甲苯、游离甲醛、二氧化碳、TVOC C. 氨、苯、游离甲醛、氡、TVOC D. 氨、苯、游离甲醛、一氧化碳、氡

4. 1pol表示在一个空间内,1olf的感官负荷的源,在通风量( ) A. 1m/h 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B. 1L/s 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C. 1m/s 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D. 1L/h 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5.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控制项目包括室内空气中与人体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等污染物控制参数,共有( )

A. 4项控制指标 B. 15项控制指标 C.17项控制指标 D. 19项控制指标

33

二.填空题

1 .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有 和主观评价两种方法。

12

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对氡、游离甲醛、苯、 和总

挥发性有机物(TVOC)共5项污染物进行了浓度限量控制。 3.1 pol= olf/(L/s)

4.Fanger教授提出的一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标准认为:空气品质反映了人们的满意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 。

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控制项目包括室内空气中与人体相关的物理、 、生物和放射性等污染物控制参数,共有19项控制指标。 6.氡气是天然存在的无色、无味、非挥发的 惰性气体。 7.表征过滤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压力损失和容尘量。 8.VOC是一类 化合物的总称。

9.1pol表示在一个空间内,1olf的感观负荷的源,在通风量为 下的感知空

气品质。

10.按污染物的特性分,室内空气污染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 污染三类。11.表征过滤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过滤效率、 和容尘量。

三.名词解释

1.过滤效率

2. 容尘量

3.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4.有机挥发物VOC 5.感知负荷

6.感知空气品质PAQ 7.空气净化

四.简答分析题 1.简述VOC的概念。

2.用通新风稀释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时,其新风量的确定需要从哪几方面考虑? 3.室内空气污染按其污染物特性分类,可分为哪几类? 4.可以通过哪几种方法实现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 5.简述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6. 感觉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好,是否就可说明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好?为什么?

7.空气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试分析之。

13

8.试论述室内空气品质定义及其沿革。

9.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控制可以通过那三种方式来实现? 10.简述ASHRAE关于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及意义。 11.简述关于室内空气品质在三个阶段的定义。 12.简述空气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13.简述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4.室内空气污染按其污染物特性分类,可分为哪几类? 15.请比较不同室内空气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16.试述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并分析各自的优点以及局限。

17.在SARS肆虐期间,为安全起见,一些人在空调系统中放置紫外灯杀毒灭菌, 你对此有何评价?

18.在空调系统里面释放臭氧杀菌的方法是否可行?

19.什么是VOC?我国有关规范选取了哪些物质作为VOC的应认别组?

20.我国颁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两个规范有何区别?试分析之。

21.表征过滤器性能的主要指标?如何理解这些指标? 22.简述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的总体原则。

第6章.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

一.选择题

1.某一建筑物受到风压和热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上各窗孔的内外压差等于各窗孔的余压和室外风压( )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2.对均匀混合流气流组织,室内污染物浓度按指数规律增加或者减少,其增减速率取决于( )

A.房间通风量Q(m/h)与房间容积V(m)的比值, B.房间容积V(m)与 房间通风量Q(m/h)的比值 C.房间通风量Q(m/h)与房间内表面积A(m)的比值 D.房间内表面积A(m)与房间通风量Q(m/h)的比值 3.通过窗孔的空气体积流量Q(单位:m/s)的计算公式是( )

A.Q??F2??P B.Q??F3

2

3

3

2

3

3

3

3

?P? 14

C.Q??F??P D.Q??F2?P?

4.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上某一点的风压Pf(单位:Pa)的计算公式为( )

A.Pf?K?2?wvw2 B.Pf?K??w?vw2

22vwvwC.Pf?K? D.Pf?K?

22g5.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该点的( )

A.热压 B.风压 C.余压 D.静压 6.所谓空气龄的累计分布函数F(τ)是指( )

A.年龄比τ短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B.年龄为τ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C.年龄比τ长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D.年龄为F(τ)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7.所谓空气龄的概率分布函数f(τ)是指( ) A.年龄比τ短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B.年龄为τ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C.年龄比τ长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D.年龄为f(τ)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8.一般下送风上排风气流分布方式的能量利用系数( )

A.ηt>1 B.ηt=1 C.50%<ηt<1 D.ηt =50% 9.理想活塞流的换气效率ηa为( )

A.≤50% B. 50% C.50%~100% D. 100% 10.仅有热压作用时,在建筑物中和面上开窗孔,则该窗孔( ) A.进风 B.排风

C.在迎风面进风,在背风面排风 D.既不进风,也不排风

二.填空题

1.仅有热压作用时,如果该窗孔的余压为 ,则该窗孔排风。

2.所谓空气龄的概率分布f(τ)是指年龄 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15

3.某一建筑物受到风压和热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上各窗孔的内外压差等于各窗孔

的余压和室外风压 。

4.所谓空气龄的累计分布函数F(τ)是指年龄 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

占的比例。

5.对于理想的活塞流,房间的换气效率ηa= 。 6.仅有热压作用时, 为零的面称为中和面。 7.换气效率越 ,说明房间的通风效果越好。

8.和远处未受干扰的气流相比,建筑物表面因风的作用所形成的静压

的现象称为风压。

9.所谓空气龄的概率分布f(τ)是指 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 的比例。

10.下送上回式置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的余热排除效率ηt一般比1 。 11.在热压作用下,余压沿房间高度而变化,余压等于零的面称为 面。 12.室内某点的空气龄越 ,说明该点的空气越新鲜,空气品质就越好。 13.建筑物表面的静压 ,风压为正。

14.在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中,依据室内空气成分和浓度进行的评价称作 评价。

三.名词解释

1.局部保障法 2.换气效率 3.机械通风 4.余压

5.余热排除效率 6.换气次数 7.通风

8.名义时间常数 9.自然通风 10.风压 11.热压 12.局部排除 13.平均排污效率 14.中和面 15.气流组织

四.简答分析题

1.什么是换气次数?换气次数是否能真正代表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为什么?

16

2.如何理解空气龄的概念?

3.置换通风方式和传统的上送下回式混合通风方式哪一种更节能?为什么? 4.如何理解热压、余压、风压、中和面的概念?

5.什么是换气效率?什么是排污效率?两者有何不同?

6.下送上回式气流组织与上送下回式气流组织,哪一种方式更节能?为什么? 7.什么是置换通风?它有什么主要优点? 8.简述自然通风的原理及其主要优、缺点。

9.什么是机械通风?简述机械通风形式之一的混合通风的主要特点。 10.什么是排污效率?其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11.简述热羽流置换通风的工作原理。

12.试述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概念,并分析比较它们的最主要优缺点。 13.描述和评价气流组织包含那三个方面的参数? 14.简述混合通风的原理及主要特点。

15.简述室内空气环境的基本要求以及常见的两种营造方法。

16.如何理解不均匀系数和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17.自然通风的驱动力是什么?有何特点?一般应用于哪些场合? 18.试分析采用示踪气体测量空气龄的三种释放方法的优缺点:(1)脉冲法 (2)上升法;(3)下降法(或衰减法)

19.试推导均匀混合通风时空气龄、换气效率的表达式 20.请给出活塞流在以下状态下的排污效率,并分析合理的送排风口位置与污染源位置应该是什么关系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室内环境质量。

(1)污染源在出口时 (2)污染源在入口时 21.稳态通风情况下,在空间均布的单位体积源作用时,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规律与房间空气龄的分布规律一样吗?

五.计算题

1.某房间面积为100 m,层高为3m,房间送入的室外新鲜空气量为0.4 m/s,室内平均空气龄为10min,求:

3

(1)该房间的送风量为多少m/h? (2)该房间换气次数n。

(3)该房间的名义时间常数τn 。 (4)该房间的实际换气时间τr 。 (5)该房间的换气效率ηa 。

33

2.体积为224m的车间中,设有全面通风系统,全面通风量为0.14 m/s,室内CO2初始

3

浓度与室外空气中浓度相同为0.98g/ m,有15人在室内进行轻度劳动,每人呼出的CO2 量为45g/h,设该车间的通风气流模型可近似为均匀混合流,求: (1)该车间的换气次数n为多少次/h?

(2) 该车间内污染物散发速率m为多少g/s? (3)达到稳定时,车间内CO2浓度是多少?

(4)通风系统开启后需要多长时间,车间CO2浓度才能接近稳定值?(误差为2%) 3.某办公室的体积170 m,用自然通风系统每小时换气2次,室内无人时,空气中co2

32

3

含量与室外相同为0.98 g/ m,工作人员每人呼出的co2量为19.8 g/h。问:

3

(1)该房间的通风换气量为多少m/h?

17

3

(2)若室内一直有人,co2含量始终不超过2 g/ m,室内最多容纳多少人?

3

(3)若工作人员进入房间后的第一小时,空气中纳多少人?

co2含量不超过

2 g/ m,室内最多容

3

?43?54.房间内甲醛散发量为3?10g/s,初始浓度为1.2?10g/m,苯的散发量为

2?10?5g/s,初始浓度为1.1?10?4g/m3。若房间体积为500m3,送风空气中污染物

30.1mg/m浓度为零,当达到稳态时,要求房间内甲醛浓度不超过,苯的浓度不超过

0.11mg/m3。试计算分别排除这两种污染物的必要通风量,以及同时能满足这两种污

染物浓度的必要通风量。

5.某车间体积1000m,由于突发事故,某种有害物大量散入车间,散发量为350mg/s,

3事故发生后10min被发现,立即开启事故风机,事故风机的排风量为3.6m/s,试问:

3(1)风机开启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为多少?

(2)风机开启后要经过多长时间,室内有害物浓度才能降低到100mg/m以下(设风机开启后有害物仍继续散发)?

?5?54?10g/s2?10g/s,房间体积为500m3,6.房间内甲醛散发量为,苯的散发量为30.1mg/m送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为零,要求房间内甲醛的浓度始终不超过,苯的浓

3度始终不超过0.11mg/m3,试计算分别排除这两种污染物所需要的通风量,以及这两

种污染物共存时房间所需要的通风量。

337.某地下室的体积为200m,设有全面通风系统,通风量为0.04m/s。有198人同时

进入室内,人员进入后立即开启通风机送入室外新鲜空气。室内无人时,空气中CO230.9g/m浓度与室外相同为,若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量为40g,试问经过多长时

间,该室的CO2浓度达到5.9g/m?

3第7章.建筑声环境

一.选择题

1.声波在金属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速度C的大小依次是( ) A.C金属固体?C气体?C液体 B.C液体?C金属固体?C气体

18

C.C液体?C气体?C金属固体 D.C金属固体?C液体?C气体 2.两个60dB声源声级相叠加,其总声压级为( )

A.120dB B.63dB C.66dB D.60dB 3.一个倍频程各个频带的中心频率fc与其下界、上界频率f1、f2的关系是( )

A.fc?C.fc?f1?f2 B.fc?2f1f2 D.fc?2f1f22

f1f2

4.L10=70 dBA,表示在整个测量时间内( ) A. 有10%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超过70 dBA B. 有90%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都超过70 dBA C.有90%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都等于70 dBA D.有10%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等于70 dBA

5.自由声场中,距点声源10 m处声压级为60 dB,则距点声源20 m处声压级为( ) A.60 dB B.57 dB C.54 dB D.30 dB 6.一个简谐声波音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声波( )

A.声强的大小 B.频率的高低 C.声压的大小 D.声功率的大小 7.设甲、乙两个声源的声级均为40 dB,若甲声源的频率为100 Hz,乙声源的频率为 3500 Hz,则这两个声源给人耳的响度感觉是( )

A.甲与乙一样响 B.乙比甲响 C. 甲比乙响 D.甲比乙响和乙比甲响都有可能

8.设构件对入射声能的反射系数为ρ,吸声系数为α,透射系数为τ,则通常有下式成立( )

A.ρ+α+τ=1 B.α+τ=1 C.ρ+τ=1 D.ρ+α=1 9.掩蔽效应的强弱与两个声音之间的频率结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相近的纯音掩蔽效果较差 B.低频声对高频声掩蔽作用小 C.高频声对低频声掩蔽作用大 D.频率相近的纯音掩蔽效果最显著 10.抗性消声器宜用于( )

19

A.中、高频噪声控制 B.中、低频噪声控制 C.高频噪声控制 D.高、中、低频噪声控制 11.A声级与噪声评价曲线NR数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近似为( ) A.LA?NR?5dB B.LA?NR?10dB C.LA?NR?5dB D.LA?NR?10dB

12.两个50dB声源声级相叠加,其总声压级为( ) A.100dB B.56dB C.53dB D.50dB 13.次声和超声都不能被人耳所听到,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 A.20000Hz B. 2000Hz C. 200Hz D. 20Hz 14.L10=60 dBA,表示在整个测量时间内( ) A.有90%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都超过60 dBA B.有10%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超过60 dBA C.有90%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都等于60 dBA D.有10%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等于60 dBA

15.自由声场中,距点声源10 m处声压级为70 dB,则距点声源20 m处声压级为( ) A.70 dB B.67 dB C.64 dB D.60 dB 16.次声和超声都不能被人耳所听到,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 A.20000Hz B.2000Hz C.200Hz D.20Hz 17.掩蔽效应的强弱与两个声音之间的频率结构有关,正确的说法是( )

A.低频声对高频声掩蔽作用大 B.高频声对低频声掩蔽作用大 C.低频声对高频声掩蔽作用小 D.频率相差越大,掩蔽效果越好 18.自由声场中,接收点离线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其声压级要衰减( ) A.10dB B.6dB C.4dB D.3dB

19.一个90dB的声源与一个50dB的声源共同作用时,其总的声压级为( ) A.140dB B.100dB C. 93dB D. 90dB

20.采用贴吸声材料的吸声降噪法降低室内噪声时,如果在吸声处理前室内的?α很小,其吸声降噪量的计算公式是( ) A.?LP=10lg?1??2?1 B.?LP=10lg(1?)

?21??1?220

C.?LP=10lg?21??2 D.?LP=10lg()

1??1?121.自由声场中,距线声源10 m处声压级为60 dB,则距线声源20 m处声压级为( ) A.60 dB B.57 dB C.54 dB D.50 dB 22.为了隔振降噪有效,振源频率f与隔振结构的固有频率f0之比必须( ) A.<0.5 B.=0.5 C.=1 D.>2

二.填空题

1.自由声场中,接收点离点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则声压级要衰减 dB。 2.一个70 dB的声源和一个50 dB的声源共同作用时,其总的声压级为 dB。 3.阻性消声器对 频噪声的消声效果较好。

4.L90=50 dBA,表示在整个测量时间内有 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都超过50 dBA。

5.L90=50 dBA,表示在整个测量时间内有90%的测量时间,噪声声级都 dBA。

三.名词解释

1.吸声系数

2.声压级

3.声透射系数 4.掩蔽效应 5.声功率级 6.声反射系数 7.声强 8.吸声系数 9.声功率 10.噪声评价 11.混响 12.混响时间 13.响度

14.振动传递比 15.波阵面

四.简答分析题

1.两个声压级为 0 dB的噪声合成的噪声是否仍然是 0 dB? 2.等响曲线与NR、NC曲线有什么异同?

3.多孔吸声材料如何吸声?为什么微孔不连通的多孔材料吸声效果不好?

21

4.风道弯头为什么有消声作用? 5.扩张式消声器为什么有消声作用?

16.房间在何种条件下房间声压级与声源声功率级之间的关系是 Lp?LW?10lg()?

4?r27.在声音的物理计量中采用“级”,有什么实用意义? 8.吸声降噪法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9.隔振降噪的原理是什么?

10.什么是A声级?它与声压级有什么不同? 11.试分析吸声和隔声的区别与联系。 12.试述阻性消声器的原理与应用。

13.试分析隔声罩的隔声原理。如何从隔声罩的结构上保证隔声效果? 14.简述消声器的分类、消声原理及消声频率特性。 15.什么是A声级?它与声压级有什么不同? 16.简述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

17.什么是A声级?它在噪声评价方面有什么作用?

18.简述阻尼减振的原理和措施。 19.在声音的物理计量中采用“级”,有什么实用意义? 20.简述隔振的原理和措施。

21.什么是等效连续A声级?它用于什么环境噪声的评价?

22.试综合分析多孔吸声材料吸声机理以及它与保温隔热材料的区别。

23. 试述声压级和A声级的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4.简述混响半径的概念。

25.什么是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什么是传递损失?各有什么特点?

五.计算题

1.有一堵面积8 m隔声量为20dB的轻质墙,其上有扇面积为2m,隔声量为10dB的木 门,问:

(1)轻质墙和木门的声透射系数各为多少? (2)这堵组合墙的实际隔声量为多少dB?

2.有一房间,尺寸为4 m×5 m×3 m 。在某窄带频段处,地面的吸声系数为0.02,墙面

的吸声系数为0.05,顶棚的吸声系数为0.25。求:

(1)房间的总吸声量; (2)平均吸声系数;

(3)若在地面、墙面、顶棚上均铺以吸声系数为0.6的材料,房间总噪声级能降低多少dB?

3.某空调机房内有两台型号.性能均相同的空调机组,现场实测两台空调机组同时开机

时,其声压级为75dB,停机时,其声压级为68dB,试求: (1)空调机房内背景噪声的声压级为多少dB? (2)所测空调机组本身的声压级为多少dB?

(3)若机房内再设置一台声压级为38dB的风扇通风,风扇和两台空调机组同时开机时,机房内的噪声级又为多少dB?

4.某工厂内装有10台同样的风机,风机本身的噪声级为55 dB,若工厂的背景噪声为30

dB,问:

22

2

2

(1)当只有1台风机开启时,室内平均噪声级为多少dB? (2)当有4台风机同时开启时,室内平均噪声级为多少dB? (3)当10台风机全部同时开启时,室内平均噪声级又为多少dB?

(4)若工厂的背景噪声变为50 dB,当只有1台风机开启时,室内平均噪声级变为多少dB?

5.某墙面为20m,墙上有一扇门,面积为2m。墙体的隔声量为50dB,门的隔声量为20dB。

求:(1)墙和门的声透射系数各为多少?

(2)该组合墙的综合隔声量为多少dB?

6.已知某操作工每班在70dBA的操作室工作4小时,在机房内工作4小时,如果噪声允 许标准LAeq为85dBA。试问:机房内所允许的最高噪声级是多少?

7.在白天,测得某工厂10台同样机器同时运转时,靠近该工厂住宅区的噪声声压级为54dB,如果该住宅区在夜间的容许最大噪声声压级为50dB,问夜间该工厂最多只能有几台机器同时运转(已知居民区的昼夜背景噪声分别为:50dB、40dB)?

8.要求距离广场上的扬声器40m处的直达声的声压级不小于80dB,如把扬声器看作点声源,它的声功率至少是多少?声功率级又是多少(设可闻阈的声功率为10?12w)?

9.对某车间的背景噪声测量结果如下表,试求:

(1)该背景噪声的总声压级; (2)该背景噪声的A声级。 倍频带中心频率f/Hz 声压级Lpi/dB A计数网络修正值ΔAi/dB 125 55 -16.1 250 58 -8.6 500 60 -3.2 1000 56 0 2000 52 1.2 4000 50 1.0 2

2

10.测得某车间一个工作日的噪声分布为:4小时,90dBA;3小时,80dBA;1小时,70dBA。试计算其工作日的等效连续A声级LAeq为多少?

11.有一堵面积8m2隔声量为20dB的轻质墙,其上有扇面积为2m2.隔声量为10dB的 木门,求这堵组合墙的实际隔声量。

12.若入射到某构件上的总声能为1000w,其中反射了500w的声能,透过了10w的声能,试求:

(1)该构件的反射系数.吸声系数和透射系数。 (2)该构件的隔声量。

13.有一15m×6m×4.5m大教室,室内总吸声量为10m,墙面可铺吸声材料的面积为

23

2

100m2。试问:(1)如顶棚上全铺以吸声系数为0.5的材料,室内总噪声级能降低多少dB?(2)如果墙面也铺上同样的吸声材料,室内噪声又可降低多少dB?

14.测得乱流洁净室空态噪声倍频程声压级如下表所示,试求:(1)室内噪声总声压级;(2)室内噪声A级;(3)房间噪声数NR;(4)假定室内噪声由净化空调系统风机引起,为使室内符合噪声允许标准(乱流洁净室噪声允许标准为:LA≤60dB)确定系统所需降噪量(忽略系统与房间的噪声自然衰减等因素);(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系统,为其确定一个噪声控制方案,并说明这一方案的设计思想[(5)可选做]。

f/Hz Lpi/dB 31.5 70 63 73 125 77 250 71 500 66 1000 60 2000 52 4000 48 8000 35 15.有一车间尺寸为12m×40m×6m,1000Hz的平均吸声系数为0.05,一机器的噪声声功率级为96dB,试计算距机器10m处和30m处的声压级。并计算其混响半径为多少?当平均吸声系数改为0.5时,再计算上述两点处的声压级和混响半径有何变化?(设声源在地面正中央处)

第8章.建筑光环境

一.选择题

1.发光体在视线方向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称为该发光体的( ) A.视亮度 B.主观亮度 C.光亮度 D.背景亮度 2.被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取决于( )

A.照射光源的光谱分布和光源的色表 B.照射光源的色温和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率

C.照射光源的光谱分布和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率或透射率 D.照射光源的亮度和物体表面的光谱透射率

3.在识别时间足够的前提下,视觉功效主要与( )

A.照度、光通量、显色性有关 B.照度、视角、发光强度有关 C.照度、亮度对比度、发光效率有关 D.照度、视角、亮度对比度有关 4.随着色温的提高,人们所要求的舒适照度( ) A.会随光源的显色指数增大而相应提高 B.会相应提高 C.会随光源的显色指数增大而相应降低 D.会相应降低

24

5.可看作定向扩散反射材料的是( )

A.粉刷涂料表面 B.石膏 C.粗糙的金属表面 D.镜子 6.可看作定向反射材料的是( )

A.抛光的金属表面 B.粉刷涂料表面 C.粗糙的金属表面 D.一般的油漆表面

7.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颜色,在视觉上呈现红色光、黄色光和蓝色光的波 长λ有如下关系( )

A.?黄光??红光??蓝光 B.?蓝光??黄光??红光 C.?红光??黄光??蓝光 D.?红光??蓝光??黄光 8.灯光对所照射的物体颜色的影响作用称为光源的( )

A.色表 B.色温 C.显色性 D.颜色质量 9.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波长λ有如下关系( )

A.?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 B.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光 C.?红外光??可见光??紫外线 D. ?红外光??紫外线??可见光

10.物体在待测光源下呈现的颜色同它在参照光源下的颜色相比符合的程度,定义为待测

光源的( )

A.显色性 B.光效 C.色表 D.光源色

11.均匀扩散透射材料透射表面的透射光在各个方向上的发光强度Iθ与垂直于表面的法线向上的最大发光强度I0之间存在关系式:( )

A. Iθ=I0cosθ B. Iθ=I0sinθ C.I0=Iθcosθ D.I0=Iθsinθ 12.单色光λ的光谱光视效率的定义是 ( )

A.波长为555 nm的光源,其发射出的1 W辐射能所引起视觉能力的量 B.波长为555 nm的辐射通量与视亮度感觉相等的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的比值 C.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与视亮度感觉相等的波长为555 nm的辐射通量的比值 D.波长为λ的光源,其发射出的1 W辐射能所引起视觉能力的量

13.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颜色,在视觉上呈现红色光、黄色光和蓝色光的波长λ有如下关系( )

A.?黄光??红光??蓝光 B.?蓝光??黄光??红光

25

C.?红光??黄光??蓝光 D.?红光??蓝光??黄光 14.可看作定向扩散反射材料的是( )

A.石膏 B.抛光的镜面砖 C.粉刷涂料表面 D.粗糙的金属表面

15.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颜色,在视觉上呈现红色光、绿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长λ有如下关系( ) A.?红光?C.?绿光??绿光??紫光 B.?紫光??绿光??红光

?红光??紫光 D.?红光??紫光??绿光

16.一只40 W的白炽灯,其光效为12.5 lm/W,则该光源的光通量为( ) A.500 lm B.159 lm C.79.6 lm D.39.8 lm 17.一只40W的白炽灯向四周发出的平均发光强度为30cd,则距离它2m处的照度为

( )

A.5 lx B.7.5 lx C. 15 lx D.30 lx 18.光源在空间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光通量,称为光源在这一方向上的( )

A.光照度 B.光亮度 C.光效能 D.发光强度 19.光源的颜色质量必须同时用两个性质不同的术语来表征,即光源的( ) A.色表和显色性 B.色温与色表 C.光通量与色表 D.辐射通量和显色性 20.

二.填空题

1.当头和眼睛不动时,人眼能察觉到的空间范围叫做 。 2.在亮度低于0.03cd/m以下的暗视觉条件下,主要是 细胞起作用。 3.当识别时间足够长,要达到相同的识别几率,在视角大小相同时,若亮度对比系数下

降,则需要的照度 。

4.在各个角度上看,均匀扩散反射材料的被照射表面 完全相同。 5.物体色由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比或透比率和 组成共同

决定。

26

2

6.孟塞尔表色系统按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色调、 和彩度对颜色进行分类与

标定。

三.名词解释

1.照度

2.发光效率 3.频闪现象 4.光亮度 5.物体色 6.发光强度 7.光通量

8.光谱光视效率 9.光视效能 10.亮度对比度 12.视野 14.视场

15.视觉敏锐度 16.表观色 17.显色性 18.采光系数 19.利用系数Cu

20.待测光源的显色性 21.光源的色温

四.简答分析题

1.人工照明与天然采光在舒适性和建筑能耗方面有何差别? 2.光通量与发光强度、亮度与照度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3.在照明设计中要达到节能的目的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4.在天然采光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太阳直射光、散射光还是总辐射光通量?为什么?直射光和散射光有何区别?

5.简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6.简述人工光源的种类及发光机理。 7.什么是均匀扩散反射材料?请举一例;什么是定向反射材料?举一例;什么是定向扩散反射材料?举一例。

8.人工光源的性能主要用哪几个指标描述? 9.简述低压钠灯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10.理解表观色、物体色、显色性的概念。 11.理解视觉功效曲线。理解孟塞尔表色系

12.简述舒适光环境评价的几个要素。 13.简述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作用。

15.什么是均匀扩散透射材料?请举一例;什么是定向透射材料?举一例;什么是定向扩散透射材料?举一例。

16.试述照度和亮度的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7

17.为何光源的颜色质量必须用色表和显色性两术语同时表示?

五.计算题

1.如题1图所示,在一绘图桌上方挂了一个向四面八方均匀发光的功率为40W的白炽灯,

已知该光源的光效12.5 lm/W,试求: (1)白炽灯的光通量及发光强度;(2)灯下桌面点1和点2处的照度。

题1图

2.有一盏100W白炽灯,其发光效率为12.5lm/W,如它向四周均匀发射光通量,试求: (1)该光源的光通量 (2)发光强度;

(3)距离它3m处的照度。 3.如题3图所示,在距桌面高2 m处挂一只40 W的白炽灯,该白炽灯的发光效率为15.7

lm/W,如它向四面八方均匀发光,,试求: (1)该白炽灯的光通量和平均发光强度;(2)灯罩下桌面点1及2处的照度E1和E2。

题3图

4.有一盏40W白炽灯,如它向四周均匀发射光通量,其平均发光强度为40 cd,试求: (1)该光源的光通量; (2)该光源的发光效率; (3)距离它2m处的照度。

28

5.如题5图所示,在距桌面高2 m处挂一只100 W的白炽灯,该白炽灯的发光强度为100 cd,如它向四面八方均匀发光,,试求: (1)该白炽灯的光通量和发光效率;(2)灯罩下桌面点1及2处的照度E1和E2。

题5图

6.一个直径为200mm的乳白球形灯罩,内装一个光通量为1250lm的白炽灯,设灯罩的光透射比为0.6,灯具发出的光通量均匀地向四周扩散。试求:

(1)灯罩外表面亮度。(不考虑灯罩的内反射)。 (2)灯的正下方的发光强度

7.一房间平面尺寸为7m?5m,净空高4m。在顶棚正中布置一亮度为500cd/m2的均匀扩散光源,其尺寸为1.0?1.0,若不考虑室内反射光,试求:

(1)房间正中的地面照度。 (2)房间四角处的地面照度。

8.如图所示,在距桌面高2m处挂一只100w的白炽灯,设α角在0-90°内该白炽灯的发光强度均为70cd,试求灯罩下桌面点1及2处的照度E1和E2。

题8图

29

9.在房间侧墙和屋顶上各开一个1m?1m的窗洞,它们与室内桌子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设通过窗孔洞看见的天空亮度为104cd/m2,设桌面与侧窗窗台等高。试求两窗洞在桌面上正中位置形成的照度。

题9图

10.有一张白纸的光反射比为0.8,若在识别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人眼的最低视觉阈限亮度为10?6cd/m2,达到刺眼的阈限亮度为106cd/m2。不考虑背景亮度的作用,问:

(1)最低照度是多少时才能看见白纸? (2)达到刺眼时的照度又是多少?

3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