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 探究新知 1、看图提问题

谈话:上节课,城里的小学生回忆了他们在乡村的所见所闻,那么乡村的小学生回忆起什么呢?

学生看情境图的左侧一幅图,搜集并说明图中信息。 谈话: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 ②两个候车厅一共多少人? ③中年组比老年组多多少人? ④老年组比青年组少多多少人? ??

2、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谈话:解决问题①,该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1200-800=

谈话:1200-800该怎样口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想法。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l 借助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l 1200 – 800 = 400

1000 200 200

l 1200是12个百,800是8个百,12个百减8个百等于4个百,所以1200-800=400

l 想12-8=4,再在4后面加2个0,就是400

l 想个位0-0=0,十位0-0=0,百位2减8不够减,向十位借十,12-8=4,所以是400

l 笔算

(对学生不同的算法,老师均给以肯定) 3、优化算法

谈话:这么多算法中,你觉得哪种适合你? 学生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 4、迁移学习 解决问题②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说明算理。 5、反馈练习,解决问题③、④。(教师顺势板书课题: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6、类推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

第一组:7500-800= 1600+700= 5400+300= 2200-800= 3400+600= 学生快速口算,挑两道题让学生说方法。

第二组:750-80= 630-50= 460+90= 750+40= 530+70= 谈话:第二组和第一组有何异同?你想怎样口算? 着重让学生说清算理。

[设计意图]承接上节课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到举一反三、类推学习,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对学生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体现

2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巩固应用

1、游戏“找朋友”(P28练习2) 2、填一填

190 600

200 -70= 70 +800=

320 3200 3、开火车

480 – 40 + 80 - 40 - 400 + 50

7200 – 200 +2000 -800 -200 -600 4、解决问题 完成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在哪些地方有所提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我学会了吗?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是一段真实的文字资料,其中记录了山东发展中的大量的数字资料,它是对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等知识后的一个复习巩固。通过复习,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学习第

>>闂佽绻掗崑鐐裁洪弽顐n潟闁硅揪绠戠粈鍌炴煏婵犲繘妾柣搴嫹<<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