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会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以上就是古诗词鉴赏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思路和过程,然后再结合题目进行具体、细致地赏析。
中考真题训练
【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蛱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特点。因此填写“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可以。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诗中用“无人”和“惟有”形成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 蛱蝶飞舞、以动衬静。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第三句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但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蛱多”,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这一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孤雁的执着”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文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法,用“野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