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原理
氨茶碱静脉注射后,其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两室模型曲线特征。若药物在体内呈两室模型分布,药物消除仅发生在中室,并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过程,则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为:
氨茶碱静注后,定时测定血药浓度。并由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按两室模型拟合出α、β、A与B值,然后再进一步求算药动学隔室模型参数。
三、仪器与材料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旋涡混合器,离心机,具塞试管,注射器,刀片等。
材料:氨茶碱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0.1 mol/L盐酸溶液,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氯仿-异丙醇(95:5)溶液,75%乙醇等。
四、实验内容
(一)标准曲线的制备
以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配制10 μg/ml的氨茶碱标准储备液。精密吸取标准储备液0.1、0.2、0.4、0.6、0.8、1.0 ml置具塞试管中,并加蒸馏水至1 ml,各加入空白兔血清0.5 ml,配成相当于血清药物浓度2、4、8、12、16、20 μg/ml的标准样液。在试管中加入0.1 mol/L盐酸溶液0.2 mL,于旋涡混合器上混匀后,再加入氯仿-异丙醇(95:5)溶液5.0 ml,密塞,振摇混合,以2500 r/min离心20 min。精密吸取下层液4.0 ml置另一具塞试管中,加入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4.0 ml,振摇混合,以2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3~3.5 ml,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2 ml蒸馏水加4 ml 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参比,在274 nm和298 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A274和A298),计算出ΔA(A274 - A298)。以ΔA为纵坐标,C(血药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备用。
(二)给药与取样
选取体重2.5~3 kg的健康家兔,实验前禁食一夜。将氨茶碱注射液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5~10倍,按15 mg/kg的剂量,由兔耳静脉快速推注(要求在2 min内注射完毕)。 给药后于0.25、0.5、1、2、3、4、6、8 h取兔耳静脉血约2 ml,置试管中。
(三)血清中氨茶碱浓度的测定
将血样以2500 r/min离心20 min后,使血清分离,吸取0.5 ml血清样品,置具塞试管中,加蒸馏水1.0 ml,混匀。以下按“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在试管中加入 0.1 mol/L盐酸溶液0.2 ml??”起,依法测定吸收度。将求出血清中氨茶碱浓度,并记录于表19-3。
值代入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四)注释
1.氨茶碱为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与乙醚。氨茶碱在体液中分离出茶碱,在酸性条件下,可用有机溶剂从血清中提取茶碱,并同时沉淀血清蛋白;再用碱液把茶碱从有机溶剂中提出进行浓度测定。
2.氨茶碱血药浓度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法,即分别于λ274和λ298处测定碱性提取液的吸收度(A),其中A274为茶碱和本底(包括代谢产物、溶剂及血清中有关成分)的吸收度,而A298仅为本底的吸收度,故茶碱的吸收度ΔA = A274 - A298。该法省去了以空白血清作对照品,尤其对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不易采取病人空白血样时,具有实用价值。
3.用氯仿-异丙醇溶液提取血清中茶碱时,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合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样品与有机溶剂会发生乳化现象,将影响分离提取效果以及测定结果。
4.兔耳取血法 用固定架固定家兔,将兔耳静脉处脱毛,用酒精棉球擦洗,并用手弹打耳根部,使局部充血。用5~8号针头,在离耳根约1 cm处,向耳尖方向刺入静脉约1 cm左右,拔出后滴血收集;也可用手术刀片尖端在静脉血管处轻划一小口,让其自然滴血。取血毕,用干棉球压住出血口数分钟即可止血。下一次取血时,可用针尖或刀片尖端轻轻挑开伤口,让其自然滴血。在天气较冷时,家兔耳缘取血有困难,可用红外灯照射兔耳部帮助其升温充血。
5.本实验也适用于测定氨茶碱片剂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但利用家兔测定两室模型药物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时,在取样点及时间间隔的安排上较难把握,故氨茶碱口服给药常按单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往往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
(一)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1.计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2.氨茶碱血药浓度数据及其计算,记录于表19-3。
表19-3 血药浓度测定数据 t(h) A274
0.25
0.5
1
2
3
4
6
8
A298 ΔA C(μg/ml)
lgC
(二)氨茶碱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1.作C~t图与lgC~t图。
2.应用“残数法”求算混杂参数α、β、A与B值(具体方法详见第九章)。 (1)根据lgC~t曲线,划分“分布相”与“消除相”;
(2)由“消除相”血药浓度数据,求回归直线方程,并求出β与B值;
(3)由上述消除直线方程求出外推线浓度并计算残数浓度(Cr),记录于表19-4; (4)由“分布相”残数浓度数据,求回归直线方程,并求出α与A值。
表19-4 血药浓度与残数浓度数据表 t(h) 0.25 0.5 1 2 3 4 6 8
C(μg/ml)
lgC
外推线浓度(μg/ml)
Cr(μg/ml)
lgCr
3.求算药动学隔室模型参数(具体方法详见第九章)。 (1)计算药动学隔室模型参数k21、k10与k12; (2)计算中室与总体表观分布容积(VC与V); (3)计算生物半衰期t1/2(β);
(4)分别按公式法和梯形面积法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5)将药物动力学参数记录于表19-5。
表19-5 氨茶碱静注后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A(μg/ml) B(μg/ml) α(h-1) VC(L) k12(h-1) k21(h-1) β(h-1) t1/2(β)(h) V(L) k10(h-1) AUC(μg·h/ml)积分法 AUC(μg·h/ml)梯形面积法
实验四 血药浓度法测定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与生物利用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血药浓度法测定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方法。